潘景和 關心社區的環境師

提起尖沙咀,很多人以為只是購物、飲食集中地,殊不知這區也有許多住宅民居。潘景和(Alex)作為一名環境師,就運用其專業知識,積極為尖沙咀街坊規劃更理想的生活環境。

本身是香港環境師學會會長的潘景和,在上世紀90年代初投身建築界,主要負責屋宇設備、樓宇保養等。工作之餘,他也積極參與義工活動,到不同地區幫助有需要人士, 「例如劏房戶、新來港人士生活困難,大多從事低收入的工作,我們會提供培訓,協助他們學習技術,提升收入。」

Alex一直相信 「施比受更有福」,期望能幫到更多人。近年,他多了機會與區議員合作,接觸後發現民建聯在地區上的工作既貼地又具親和力,亦需要有專業的地區人士去規劃、改變環境,雙方理念相近,遂加入民建聯成為一分子,投入地區工作。

cof
▲潘景和關心社區發展和居民需要

堅信施比受更有福

Alex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雖以往透過義工服務一直也有接觸社區,但真正「落地」去做,是要更實在、更仔細。他以尖沙咀西作為主要服務點,主要關注區內遊樂設施不足、鼠患等問題,但專業使然,除了小社區的需要,他也很看重整個地區的大環境問題。

Alex舉例說: 「首先是交通問題。為了興建西九文化區、高鐵站,道路改道引致交通擠塞問題嚴重,同時長時期施工造成空氣污染,對居民也有影響,情況還要持續多久?又例如要加建停車場,但這可能是要花幾年時間去探討的事,短期內點算?可否考慮資源共享?例如用App程式將停車場、咪錶資訊發放予市民?」

其次是少數族裔的治安問題。Alex表示,他就這方面和警方聯絡過,對方答應會加強巡查保障安全。但他認為,香港一直是國際、好客之都,包容各方來客,最重要是大家互相尊重,以及協助他們融入社區。他說:「我們做過調查,其實有七成的少數族裔樂意學習廣東話、中文,因為他們都想融入香港,我覺得只要解決到溝通問題,在資源分配上幫到他們,有誰會想當壞人呢?」

助居民安裝節流器

訪問期間,Alex拿出一個節流器向記者展示。他介紹,原來水務署一直在推行安裝節流器,只需將節流器安裝於水龍頭或花灑上,便能減少用水量。
他說: 「環保方面,節流器可減少水浪費;節儉方面,可以減少水費。但很少市民認識這個措施。於是我們透過社區將政府政策傳開去,不論是基層、中產抑或少數族裔家庭都好歡迎,至今已協助約2000戶住宅安裝節流器。」

另外,幫居民驗窗、驗樓,觀察僭建、消防裝置,也是Alex的專業特質。他覺得,能夠發揮自己專長去服務社區,是備受鼓舞的事。

難忘「山竹」後組織義工清理

cof

去年颱風 「山竹」為本港帶來嚴重破壞,也令Alex印象深刻。他憶述, 「在颱風來臨前,我們已發動會員,通知居民做好防風措施。所以這區好少爛窗,正是預防工作做得好。當時九龍公園、百週年紀念公園、彌敦道、海防道等主要馬路,好多學校都有塌樹,我們組織了約80人的義工隊,自發性、馬拉松式去清理塌樹。」

義工隊既有本地的夾斗車司機,也有少數族裔。Alex形容,這是一次無分彼此為社會付出的行動,令他深深感動,也實踐了他的理念: 「關心社區,和諧共融」。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