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水果五大禁忌

水果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是市民不可或缺的食品。然而,大家千萬別以為水果有益健康就可以盲目進食。營養師提醒,在進食水果過程中切勿犯以下 「五大禁忌」 。

1 忌不衛生
部分長者喜歡把水果放一段時間,等到水果表皮出現斑點才拿來吃。他們認為這樣水果才熟透,更方便咀嚼。其實,水果表皮出現的斑點多是因為細菌侵入和藥物殘留所致,進食後容易發生腹瀉。所以我們應選擇新鮮水果。

此外,切開的水果若不是及時食用,應用保鮮紙包好放入冰箱,以免沾染細菌。

2 忌食過多
水果雖含有豐富營養,過量食用的話會使人體缺銅,從而導致膽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時間內進食過多水果。不少人為了減肥,會以水果、蔬菜代替主食,其實這是錯誤做法,因為水果的營養成分比較單一,幾乎不含蛋白質和脂肪,長期以水果為主食,會導致蛋白質嚴重缺乏,影響健康。

3 忌不漱口
不少市民認為吃完水果後不必漱口,其實大部分水果都富含糖分和發酵類物質,對牙齒有腐蝕性。如果進食水果後不及時漱口,水果的殘渣就會滯留在牙縫中間,給牙菌生存提供了空間,長期下去更會腐蝕牙齒,影響口腔健康。

4 忌不削皮
一些人認為,果皮的維生素含量比果肉高,故不削皮便食用水果。殊不知,水果在種植過程中往往會噴射農藥和各種化學肥料,它們有可能會殘留在果皮中,因此安全起見,最好削皮後再吃水果。此外,不少人會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清潔劑清洗水果,其實酒精會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變,酒精和果酸起作用後亦會降低水果的營養價值。

5 忌「飯後果」
不少人以為飯後應該馬上吃水果,其實這不但無助消化,還會影響消化較慢的澱粉、蛋白質和脂肪,有可能導致腸胃脹氣和便秘。因此,吃水果宜在飯後2小時或飯前1小時。

此外,消化功能不好、胃酸分泌過多、或者有胃腸道疾病的人,都不宜空腹吃水果,尤其是一些酸味較重的水果,以免令胃部不適。

三種常見水果之「利」與「害」

雖然水果營養豐富,但並不是所有水果都適合每個人食用。以下是三種常見水果的功效和禁忌,市民應細心留意其利與害,繼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水果。

芒果0320QC010_.jpg
芒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E/C、纖維素、蛋白質及各種微量元素,能夠保護視力、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還具有明顯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保持肌膚彈性,防止皺紋。不過,芒果助濕且含有很高糖分,濕熱體質和糖尿病患者要慎吃。

榴槤0320QC002_

榴槤性熱,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可以加速腸道蠕動,緩解便秘。它也是寒性體質者的補益佳品,能活血散寒,緩解女性經期疼痛症狀。但榴槤的熱量及糖分較高,心腦血管患者、肥胖人士宜少食。此外,榴槤不宜和白酒、牛肉等燥熱之物一同進食,否則容易上火、發炎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提子0320QC009_
提子含葡萄糖,適合低血糖人士食用;以及含有類黃酮,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可抗衰老。此外,提子還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水平,可預防心腦血管病。不過,提子的糖分含量較高,糖尿病患者宜少吃。此外,提子性寒而含鞣酸,便秘者、脾胃虛寒者也不宜多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