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歲的工聯會社區幹事李健聰,原本在懲教署任職。為了服務社區,他前幾年毅然放棄鐵飯碗,落區從事地區工作。過去兩年,李健聰在黃大仙竹園南邨默默耕耘,贏得了街坊口碑。
減薪三成 轉職社區幹事
在大專主修資源管理的李健聰,畢業後順利考入懲教署,並以優異成績完成訓練。 「當時我擔任職二級懲教助理主任,駐守港島馬坑監獄,主要職務是看管囚犯。」李健聰接受《龍週》專訪時指出,自己的性格屬於好動外向,加入懲教署一段時間後,覺得工作性質比較刻板,故萌生轉行念頭。
在外人看來,懲教署的工作是一份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政府工。但在李健聰的眼裏,走到社區最前線為民請命,才能給自己更大的發揮空間,「我喜歡與不同群體接觸,聆聽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這樣滿足感更大。」他坦言,現在這職位提供的福利及待遇與懲教署無法比較,薪水更少了三成。
為街坊挺身相助
雖然投身前線社區工作只有兩年左右,但李健聰已與竹園南邨街坊建立起深厚感情,大家對這位社區新人十分信任。
「有次和一位60多歲的街坊閒聊,對方看起來好像很憂慮,細問下發現原來她被游說買了一份保險,事後卻感到後悔,不知如何是好。」李健聰說,一些上了年紀的街坊未必清楚知道自己的權益,遇到問題又不敢告訴家人,地區工作者往往成為他們求助的對象。
後來李健聰耐心地向那位街坊解釋,告訴她可以在冷靜期內取消保單,但保險公司卻不肯取消交易,於是李健聰陪她親身到保險公司了解情況,事件最終得到解決。現在那位街坊已成為李健聰的義工團隊成員。

「辛苦,但很開心!」
星期一至日,朝七晚十一,這是包括李健聰在內的大部分前線地區工作者的日常生活。但李健聰說: 「辛苦,但很開心!」他指出,街坊的回應令他感到一切都是值得, 「我們有時去探訪長者,沒有帶物資,純粹表達關心,其中一位長者感觸地對我說: 『聰仔,你仲好過我個仔!』。這番話令我更有動力去關懷獨居長者。」
李健聰的辦事處位於竹園南邨一幢樓的後門位置,有點偏僻,但仍有不少街坊前來,甚至南邨以外的街坊也不介意走遠一點登門求助,這與李健聰積極的工作態度不無關係。事實上,不論是推着坐輪椅的街坊到醫院覆診、上門搬走壞了的冷氣機、雪櫃等大件廢物,還是拆卸和組裝傢俬,乃至處理區內鼠患問題,他都親力親為。
對此,李健聰謙虛地說,非常感謝一班熱心的義工與他並肩作戰。他們除了不定時到辦事處幫手當值,亦會參與籌辦不同活動。原本只有3、4人的義工小隊,目前已增加至大約50人。

童年曾受助 激發回饋社會心
李健聰來自基層家庭,小時候住在旺角區的劏房,曾得到區議員幫助解決了一些生活上的困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長大後回饋社會的心志,也從此種在李健聰幼小的心靈。
李健聰在青少年時期,已累積擔任組長和領袖的經驗,培養出同理心,擅於關心別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媽媽循循善誘的教導,造就了他今天願意事事多為別人設想。
「媽媽曾對我說: 『再困難也要互相扶持。』」李健聰說,一直深受媽媽這番話的影響,並認為愛心與耐性是從事地區工作必要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