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棠詠春同學會 武德承傳

電影《葉問》中有一句經典台詞: 「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

近年湧現的一系列《葉問》主題電影,將 「一代宗師」 葉問的故事帶到觀眾眼前,他在面對強敵時淡定自如卻靈敏有力的詠春拳,令人趨之若鶩。事實上,葉問徒子徒孫眾多,在外人不為意間,正以自己的方式實踐着武德。梁錦棠詠春同學會就是其中之一。

師承葉問大弟子梁相

日前,《龍週》記者來到位於太子的梁錦棠詠春同學會,76歲的梁錦棠師父娓娓道出他與詠春的故事。梁師父於香港土生土長,年輕時為家計身兼多職,做過汽車維修、公證行、酒店等工作,學功夫是想有一技之長, 「當時戰後,我想有技能傍身,加上在酒店工作經常接觸美兵,有時會起爭執,學功夫最實際。」

經親友介紹,梁錦棠認識了葉問在香港的大弟子梁相,遂拜其門下,開始了學武生涯。他追隨梁相多年後,也開始以業餘私人形式教拳,在啟德機場、航空公司、海關、酒店及旅行社等廣招門生, 「師父棠」之名亦為人熟悉。

及至2010年,梁師父正式在深水埗白楊街開館授徒,2014年更與眾弟子成立梁錦棠詠春同學會,註冊成為慈善團體,期望 「凝聚同門、回饋社會」。

308QC004_
▲梁錦棠(後排右二)與梁相及師兄弟合照

重視教育小朋友行正道

梁師父教拳多年,外人看來,習武不外乎是為了自衛和強身健體,但他卻有另一番見解,尤其是成立了 「同學會」後,多參與慈善活動,到社區的學校、機構義教,對小朋友的教育也更為重視。

他說: 「小朋友欠缺關顧的話,會容易學壞、被利用或誤導,我們有責任教他們行正道!詠春的宗旨是導人忠直,就如一條直線,不行旁門左道,不以假動作擾亂人。」

梁師父對社會和下一代的關愛,也感染到一班弟子。去年,門生陳礎基(CK)接任同學會會長一職,與師父同心帶領眾師兄弟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又與社區不同機構合作,更推出了為期三年的 「戲詠嶺南」計劃,希望透過詠春、粵劇、朗誦等主題活動推廣嶺南文化之餘,亦為小朋友提供表演平台,讓他們發揮潛能。

308QC018_

308QC019_
▲除了教授詠春武術之外,梁師父更重視培養弟子的道德品格修養

冀推動詠春代表香港

乘着電影熱潮,梁師父留意到大眾學習詠春的興趣更濃,因此在推廣詠春方面也不遺餘力。同學會透過社區活動直接面向大眾之外,也積極推動會員參與武術義演,為大家提供交流機會以精進武藝;又會舉辦交流團,到訪梁贊師祖故居,讓大家深入了解詠春起源。

梁師父與陳礎基師徒二人都希望將詠春發展成可以代表香港的文化。 「詠春其實是一門有修養的藝術,6歲到 80 歲、男女老幼都可以學,我希望它可在香港進一步發揚光大!」梁師父說。

CK補充說: 「日本有柔道、韓國有跆拳道,香港也可以!詠春有九成是經香港,例如當初李小龍等傳播到海外為人認識,絕對可以代表香港精神!」

「承葉問絕藝,傳梁相正統」,梁錦棠詠春同學會要承傳的除了小念頭、尋橋等招式,還有那份堅毅正直、推己及人的武德。

308QC016_
▲梁師父與弟子、現任同學會會長陳礎基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