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觀塘逾半世紀變遷 九龍麵粉廠

位於觀塘海濱道與巧明街交界的九龍麵粉廠(Kowloon Flour Mills),是香港市區僅存的麵粉廠。自一九六六年運作至今,麵粉廠成為觀塘重要地標之一,更為香港留下整整一個工業時代的記憶。近年,古物諮詢委員會公布的全港一千四百四十四幢歷史建築物以外的新增評級項目名單,九龍麵粉廠被納入其中(編號:N83)而引起了大眾關注。

拚出「香港製造」的工業興盛時代

九龍麵粉廠的創辦人並非香港人,為已故泰國華僑林國長。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麵粉廠由一九六三年註冊的九龍麵粉廠企業有限公司擁有,從未轉手。林氏早年先後設立中泰賓館、台灣僑泰興麵粉廠等企業,七零年代離世時身家達數十億元。

「香港製造」曾為香港人引以自豪。自一九五四年填海工程開始,戰後廠家帶來大量資金到香港發展工業,觀塘逐漸成為香港的工業基地,奠下觀塘作為香港其中一個具規模的工業市鎮的雛形。戰後香港全面工業化,由漁村變成工業城市。一九六一年,觀塘已有六十九棟工業大廈落成,超過九十家工廠。六零年代後期,觀塘為香港創造約五分之一生產總值。到了七十年代,位於觀塘南部的觀塘工業區更已隨經濟騰飛進入高峰期,當時區內有塑膠、電子和製衣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工廠。很多廠商更與中國沿海地區進行貿易合作,刺激了內地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香港經濟灌注不少動力。五十多年來,麵粉廠一直以優質美國小麥製造高質素麵粉系列,每日生產過千包、每包五十磅的麵粉,供應本地著名菜館和出口海外。

087QC004_
▲九龍麵粉廠於1966年2月1日開幕

獨特的大圓柱小麥倉庫

麵粉廠是一座灰色的九層高建築,屬機器型建築(指一些為配合特定用途而設計的工廠大廈,較常見於海濱一帶),其西面設有六條用作儲存小麥的大圓柱,向海的一條柱直書 「九龍麵粉廠」五個大字。六、七十年代觀塘仍未填海及興建觀塘繞道,麵粉廠對外位置仍是一片港灣。為有效運輸,就從大廈二樓伸出吊臂及設有輸送管道橋樑,橫跨海濱道連接對出的碼頭。該條橫向伸出再垂直向下的管道,在當年是伸入海中,以方便將由躉船運來的小麥吸入管道和大廈倉庫。其後觀塘再度填海,麵粉廠面前海的一部分變成平地。麵粉廠改以貨櫃運送小麥,並向政府租入觀塘繞道下面地皮以放置貨櫃,再將小麥泵進管道入廠。從沿海一帶看觀塘,九龍麵粉廠的外形成了工業區內一座特色建築。若細心留意,九龍麵粉廠外牆的 「麵」字仍是沿用舊字。

087QC003_
▲九龍麵粉廠今昔(上下圖)

製造業北移工業區漸轉型

七零年代末至八零年代初,內地改革開放,提供廉價土地和勞工。為減低成本,不少廠商紛紛將生產線向國內遷移,觀塘區工廠林立的情況因而有所改變。香港工業活動的重要性漸漸削弱,區內不少工廠均已空置,部分更被重建為貨倉、商廈和住宅等用途。踏入九零年代,隨着製造業進一步北移,香港的工業式微,觀塘的工業區亦逐漸轉型,更多的空置工廠大廈被陸續改建。觀塘工業區內大部分建築都在五零年代後興建運作,卻是香港獨一無二的區域,見證了香港的工業發展歷史,呈現了一代香港人拚搏的故事。

麵粉廠與九龍東的發展
二○一一至一二年施政報告提及 「起動九龍東」,將啟德、觀塘及九龍灣打造為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今天,九龍麵粉廠依然運作,被認為是香港最具特色的工業時代產物之一。社會不斷發展,九龍東已在十年前漸起變化,很多舊式的工廠大廈和建築物被 「活化」再用,昔日的工業和製造業基地轉變成現時以服務業為主的集中地。隨着工業用地的更替和演化,屹立觀塘數十年的九龍麵粉廠,相信與九龍東往後的發展密不可分。

087QC007_
▲吊臂及輸送管道橋樑一直是麵粉廠的標誌性建築特色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