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2013年底針對全港22條非拆售高樓齡屋邨的發展潛力進行詳細重建研究,但目前除了其中3條公屋邨之外,其餘都還是只聞樓梯響,頗有置之不理的現象。此等屋邨樓齡已屆四十年或以上,或許由於當年技術問題或一直以來保養不足,現時樓宇及單位內的安全問題對居民造成極大困擾。
多年來,有相當一部分舊公屋居民已經體驗過石屎下塌、牆體嚴重裂縫等問題,對居民出入及日常生活安全造成很大危機。以石硤尾邨為例,一些居民在廚房做飯的時候有石屎塌下,亦有小孩在上洗手間時被石屎擊傷,沒有更大的損失實屬萬幸,政府及有關部門不能對關乎人生安全的問題視若無睹。
其實這些屋邨都是按照以前的要求及發展參數而建,根據現今的標準,如政府決定重建,新的屋邨將會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更多居住單位。換句話說,若能加快重建高樓齡公屋邨,將解決現在居民面對的安全隱患,亦可為社會提供更多房屋,紓緩輪候時間。
政府或許對重新安置舊公屋居民感到頭痛,亦因為擔心會短暫延長輪候冊的等候時間,而在重建公屋的迫切問題上卻步。筆者認為 「求屋若渴」的政府更應積極與各舊屋邨居民溝通,安排當區重置,同時把握機會釋放從前的發展限制,在原址盡快興建更多單位,紓緩社會對公共房屋的需求。
梁宏正:香港經濟民生聯盟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