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有800多個公共廁所,由食物環境衛生署管理,但近年整體環境及衛生情況愈益惡劣,即使是尖沙咀、旺角等旅遊熱門地點也未如理想。有立法會議員和前九龍城區議員要求當局盡快改善公廁環境,以保持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形象。
大量塗鴉 不乏粗言穢語
「廁所代表一個地方的文明文化、形象。而更重要的,這關乎公共衛生問題。」前九龍城區議員王紹爾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批評,過去十幾年,香港公共廁所管理不但沒進步,反而退步了,環境差劣程度讓人難以接受,實在說不過去。
市政局大約於1995年成立專責小組,致力改善公廁環境,當時王紹爾是小組成員之一。時隔十多年,王紹爾以市民身份於本年4月初實地考察多個公廁,包括位於旺角洗衣街的公廁,發現情況慘不忍睹。他直言: 「比起十幾年前落後很多,現在好像沒有人管理一樣。」根據王紹爾的觀察所見,公廁內有大量塗鴉,當中更不乏粗言穢語,這在洗衣街的公廁尤其嚴重,幾乎每個廁格內的牆上都寫滿針對政府官員的侮辱性字句;另外,洗手盆、乾手機等設施不是生銹就是遭到損毀,還有地面濕滑、沖廁系統失靈、渠道去水差或淤塞等,問題多不勝數。
工作外判 食環署把關不力
王紹爾表示,食環署負責管理所有公廁,該署將這任務外判給承辦商。從公廁惡劣的環境可見,食環署並沒有盡力把公廁管理好,不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沒有達到最起碼的標準。
有見及此,王紹爾親自去信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希望當局能正視問題並作出跟進,將全港公廁變成現代化洗手間。不過,他認為除了政府要大力改革,地區方面也有責任做好配合工夫,建議區議會善用每年所獲得的撥款進行公廁翻新改善工程。
王紹爾強調,使用公廁的不只是港人,還有遊客,加強公共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環,但首要的是改善公廁環境。 「硬件就是設施,軟件就是清潔衛生,兩者都需要提升,當大家看到設備完善而且乾淨的廁所環境,一般人都不會惡意毀壞。」
旅遊界籲推公廁革命
今年4月,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在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指出,有市民和遊客反映中環、尖沙咀、旺角等旅遊熱點的公廁數目不足,而且衛生情況惡劣,嚴重影響旅客對香港的觀感,損害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形象。他問特首林鄭月娥會否展開 「公廁革命」,全面提升公廁設施和衛生。
當時林鄭月娥回應說,已與食環署、康文署的合約承辦商會面,聽取他們提出的改善方案,讓當局跟進。她相信若能增加一些資源,可保證提升公廁的衛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