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出一條血路的電競

講起電子競技(電競),幾年前大多數港人還把它跟 「打機」聯繫在一起。隨着電競在全球以燎原之勢的發展,大家終於正視這個產業。政府、業界到民眾都積極響應並謀求發展。香港環球電子競技總裁文健鋒表示,電競行業正處於青春期,可以輻射的周邊產業有很多,相信將來可以大有作為。

奮起直追 香港電競產業終起步

電子競技,意指以電腦遊戲來進行競技,並進行有系統的聯賽,其性質近似專業體育項目。電競已經成為一項引人注目的賽事,逐步被世界各國所關注。根據電子競技諮詢公司Newzoo發布的報告,電競行業2017年收入已達6.96億美元,預計於2020年將達15億美元,觀看人數至2020年估計將增長至接近6億。其中,亞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市場,總收入達到3.28億美元。

2017 年,紅磡體育館首次舉辦了 「香港電競音樂節」,而世界上不少國家十多年前就開始舉辦類似比賽。文健鋒認為,由於香港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市場。10年前金融海嘯時,韓國開始積極突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香港依然集中在金融、房地產等傳統行業,錯失了發展機遇。城市大學調查發現,香港有超過30萬名遊戲玩家,其中93%玩家為男性。文建鋒表示,香港是全球智能和電腦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也有較好的產業基礎。電競亦開始獲政府重視,2017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出, 「電子競技是具經濟發展潛力的新領域,有助推動本地遊戲市場和創科的發展,將會研究進一步推廣。」

年輕人的產業 發展電子競技並不易

走進香港環球電競的辦公室,屋內裝滿了各種電競遊戲的周邊產品,公仔、耳機、滑鼠等。再往裏看去,幾個美少女正在認真地打英雄聯盟的遊戲。如果說要以一個詞來形容這家公司的話,一定是 「年輕」。

304QC007_
▲環球電競的辦公室場景

經常與年輕人接觸,文建鋒笑言自己是「老人家」。文建鋒認為,從事電競行業最關鍵的是要理解年輕人的世界,包括理解他們的語言體系、觀念想法和生活方式等。他認為發展電競最大的瓶頸在於社會普遍對它的態度。他說,電子競技與體育競技沒有什麼分別,它的觀賞性更大。電競不應被一句 「沒有前途」就被定義。

說起電競未來在香港的發展,文建鋒充滿信心。 「香港在電競行業還是處於青春期的階段。它作為一個競技項目,可以輻射的周邊產業很多。」在人才利用方面,電競可以發展出電競選手、分析師、教練等;在軟件方面,遊戲公司可以不斷設計新遊戲,許多遊戲也可以成為大型IP,被搬上熒幕……

普華永道2017年發表報告稱,對香港電競行業前景看好,有望成為亞洲的電競中心。報告指出,電競對網絡基建、串流能力、智能手機滲透率等方面要求較高,而香港在上述方面皆有優勢。普華永道認為到2021年香港整體遊戲行業收入可達1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6%。

304QC009_
▲環球電競CEO文健鋒

PandaCute:祈成為香港女子電競的開拓者

電子競技,這個以男性玩家為主導的行業卻有5位香港女生逆流而動。她們銳意進取,在國際級電競比賽中屢屢斬獲獎項;她們不認為自己比男生弱,經常與男性玩家一決高下;她們願意成為香港電競女子隊的開拓者,吸引更多女生投入到電競事業。

她 們 是 PandaCute ( 下 稱 :PDQ),由5位二十幾歲的女生組成 , 分 別 叫 Deer、 Lily、 Momo、 Rispy和Dream。還未開始電競職業生涯時,在別人眼中是沒有希望、只愛打機,其中四人更來自單親家庭。 PDQ是香港第一隊電子競技職業女子戰隊,於2016年英雄聯盟陽光杯5v5賽事及2017年Shero女子杯取得香港區冠軍,隨後更代表香港出戰EWG國際女子電競大賽。

304QC011_
▲ PandaCute全部成員與教練和《龍週》記者(後排左一)合影

Q1: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事電子競技的?

A:我們其中有 2 個參加了HKDSE(香港中學文憑),其他是中學還未畢業就成為電競職業選手。雖然大家學歷背景不同,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從小就喜歡打機。Dream講,返學時,放學後大家都約她去逛街或者看電影,她覺得都沒有什麼興趣,反而想早啲返屋企打遊戲。

Q2:說服家長成為職業電子競技團隊的一員

A: 隊員中最幸運的應該是Momo。她爸爸是電競愛好者,從小就帶着Momo一起打機,所以當聽說Momo可以成為電子競技職業選手的時候,便十分贊成。 我們就沒有這麼幸運,大家都憑着對於電競的熱愛說服了父母。隊員Rispy 跟父母說,機會都是轉瞬即逝,可以從事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業,為什麼不可以呢?在她的堅持下,父母終於同意讓她成為PDQ的一員。

Q3:PDQ點樣組建的?

A:剛開始PDQ只有隊長Deer和Lily兩個人。Deer很早開始參與電子競技,在圈子內小有名氣,後來有公司 找 到 Deer 和 Lily, 由 她 們 再 在Facebook和其他網站論壇上尋人,最後組成了PDQ。

Q4:現在每日的生活是什麼樣?點樣 「返工」?

A:與大多數上班族一樣,我們每天也有固定的上班時間,從早上11點到晚上8點。我們要接受專業的訓練,在每日工作時間必須進行遊戲9場。除了平時的遊戲訓練以外,作為一個明星女子戰隊,我們還要接受公司安排的媒體採訪、公司宣傳等任務。

Q5:分享下第一次出去參加職業比賽的經歷?

A:第一次參加比賽是去參加英雄聯盟妹子杯全國爭霸賽廣州分站的比賽。當時我們才組隊一星期,沒有領隊、教練,甚至連比賽規則都搞不清楚。我們第一局因為犯規就輸了。雖然最後沒有取勝,但是我們也通過參加比賽了解到自己的水平。

Q6:成為職業選手後,參加比賽有咩唔同?

A:依家每年大概要參加6到7場職業競賽,大多數是去內地,也有去過台灣和日本。參加比賽前,都會有專門的領隊給妳 briefing (簡要介紹)比賽的規則和注意事項,我們犯錯的情況也比較少了。

304QC006_

Q7:覺得自己同男子電競隊有咩最大的差別?

A:講實話,依家工作感覺在遭受着 「雙重歧視」。在外人看來,打電競是 「不務正業」;而電競圈又以男性玩家為主導,女性選手不到10%。但是我們對電競有追求,會靠着專業訓練和戰術話畀佢哋知,呢個行業唔可以用性別來定義。

Q8:成為職業選手,周圍的人對妳們的態度有咩變化?

A:不少人對我們的職業由 「不理解」變成了 「羨慕」。畢業以後的校友會,很多同學覺得我們又可以打遊戲又可以出國玩。但是工作其實並不輕鬆,在大賽來臨前大家都要整天的訓練,工作壓力和強度也很大。

Q9:覺得香港電競的環境點樣?

A:雖然香港不少人喜歡打機,但是願意從事這個行業的還是少數,特別是女生,我們覺得還是需要有一些政策支持。作為香港第一個女子電子競技團隊,我們也是這個行業的開拓者,希望可以發揮 「榜樣」的作用,吸引更多人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員,推動整個香港電子競技的發展。

在如火如荼發展的電競產業中,香港可以說起步較晚。發展前景的局限性讓很多有此才能的青年人卻步,更遑論職業選手,全因行業並未發展完善,加上傳統觀念的枷鎖,願意入行及投資的人依然是少數。電競,還需依靠政府扶持才能提升與普及。

304QC010_
▲PandaCute教練在指導隊員平時打電競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