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8年不久,韓國娛圈便又發生憾事,著名女演員河智苑的親弟弟, 同為演員的田汰遂因抑鬱症離世。
去年年末,SHINee成員金鐘鉉因長年飽受抑鬱症之苦,最終選擇輕生,事件震驚海內外。不足一個月,田汰遂離世,加上之前不同藝人都陸續公開患病,韓國演藝圈明顯已成抑鬱症重災區,令人不免擔心。
卻有不少人會覺得: 「做明星有錢有名,有咩好抑鬱」、「食得鹹魚抵得渴」,這些說話,太不負責任了。任何職業都有苦處,藝人也只是人選擇的一種職業,為何只看到他們風光,卻遺忘
他們也是人,也會有灰暗面,有承受不了的痛?
成名了要想辦法維持人氣,未成名要捱,要不斷前行、不能鬆懈、不能停步,要不斷努力呈現完美才能對得起觀眾和支持者。公眾人物一舉一動都被注目放大、被議論、被指點。尤其韓國鍵盤俠多如繁星,每日的謾罵、造謠、中傷,非常人能承受。
然而,藝人的職業特點,注定他們無法明顯表現出內在傷痛,就算疲累,也只能在社交媒體中貼出笑容燦爛的自拍,向大家展現陽光一面,隱藏被抑鬱症腐蝕的內心。
10多年間,韓國已差不多逾30位藝人自殺,抑鬱症更是愈來愈普遍,在透過演藝文化強大軟實力的同時,韓國看來也有需要重整娛圈生態及重視心理健康了!
沈鴻穎:自由撰稿人、韓國潮流文化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