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主持:宋代傑出詞人李清照的詞風婉約,才氣逼人,被後人津津樂道的除了她的詞,還有她與丈夫趙明誠的婚姻生活。兩個才子佳人在封建時代相識相知,本是一段佳話,但隨着世易時移,一場兵變卻讓兩人漸行漸遠,最後一個鬱鬱而終,一個無奈改嫁。
李清照18歲便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為連理。婚後,兩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詩詞文章,共同研砥鐘鼎碑石。 雖然當時夫妻兩人家境都較寬裕,但是為了搜集名人書畫和古董漆器,他們居然 「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兩人總要到都城開封的相國寺一帶的市場上去尋訪金石書畫,然後傾囊買回家裏。如此幾年,積少成多,他們的書齋 「歸來堂」,單是鐘鼎碑碣之文書就有兩千卷之多。

在趙明誠編纂《金石錄》的時候,李清照給予丈夫全力支持,憑藉廣博的見識,出眾的記憶力,每當丈夫對材料出處有所遺忘疑惑時,李清照總能很快說出出處。長此以往,夫妻之間就以誰說得準、說得快決勝負,確定飲茶先後,勝者往往舉杯大笑,致使茶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
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中秋佳節,趙明誠的好友陸德夫等人來訪。陸德夫向李清照施過禮後,轉身笑問趙明誠: 「趙兄,近日又有幾首佳作,能否拿出與大家共用?」趙明誠將夾有李清照填好詞的十幾篇近作遞給好友們,大家傳換閱讀,吟詠品味。忽然,只聽陸德夫拍案叫道: 「好一首《醉花陰》,真可謂千古絕唱。」眾人也都齊聲叫好,紛紛評論說: 「《醉花陰》果然是上乘之作,特別是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更是絕妙之極。」趙明誠又是高興,又是慚愧,只好承認這一闋實為夫人所作,並當着眾人的面拜夫人為師。
遇叛亂 趙明誠自私脫逃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建炎三年(1129)二月,禦營統治官王亦叛亂,此事被下屬察覺,並做了彙報,但趙明誠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沒有指示應對措施。於是下屬自行布陣,以防不測。當晚,王亦果然造反,趙明誠竟然與另兩位官員一道 「縋城逃走」了,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顧,這當中,當然也包括李清照。
叛亂被有所準備的下屬成功擊敗。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趙明誠的自私與貪生怕死,讓李清照痛心之至。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在二人關係降至冰點的時候,趙明誠因病離開了人世。
再嫁張汝舟 遇人不淑
丈夫死後,李清照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後來,再嫁張汝舟。張汝舟和李清照是舊相識,知道她有很多金石古玩,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李清照無法忍受張汝舟如此野蠻的對待,便下定決心要與張汝舟分手。
但是在封建社會,女人要離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張汝舟參加科舉考試是通過作弊過關的,在娶了李清照後,張汝舟一時得意,就將這件事拿來誇耀。李清照在找不到其他辦法的情況下,無奈之下,李清照決定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而她自己也因此招致了牢獄之災。依照當時的法律,妻子告丈夫,無論是對是錯,都要坐牢三年。
官司結果出來後,張汝舟被發配柳州,而李清照依照法律也要坐牢三年。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關押九日之後獲釋。可以想見,李清照為了擺脫無恥之徒張汝舟的欺淩,不惜冒着坐牢的風險,真是有勇有謀可敬可佩。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愛過恨過,擁有過富貴,經歷過戰亂……跌宕起伏,雖然晚年淒涼,孤身一人,但孤獨養大思維,為我們留下了千古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