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接納了民建聯的倡議,在施政報告中推出30億元的「樓宇更新大行動2.0」,並以20億元資助舊式樓宇提升消防安全設備。雖然現階段受惠的舊樓業主數目有限,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喜訊,維修費用每戶動輒支付逾10萬元。加上「圍標」陰霾揮之不去,當局應在推出新計劃前,檢討7年前的大行動1.0,在支援招標、監工及驗收工程各方面下重藥,務求令大行動可重新出發,擊退圍標,贏取掌聲。
在新計劃下,受惠對象為50年樓齡或以上住宅及商住樓宇,資助額預計可達維修工程總開支八成,每戶上限增至4萬元,長者戶上限為5萬元,申請者只限自住業主。對象是1987年前建成約1.3萬幢商住樓宇,當局希望受惠者是已收到消防令的大廈,資助額約為整體開支的六成。
無論如何,重推樓宇更新成效在於是否可擺脫圍標分子操作,若只依靠市建局的「樓宇復修平台」或「招標妥」支援,後者只推出一年,成效未經考驗。當大家期望資助舊樓維修計劃可擴展,最穩妥做法是在市建局等現有資源及運作的基礎上,成立大廈維修管理局,成員包括具有調查執法權力的代表,並有抽查懷疑個案的權力,務求結合各方力量做好監督,打擊「天價」圍標肆虐,令維修收費合理及質素有保證,否則德政大打折扣,浪費公帑之餘,也苦了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