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安生、羅范椒芬、麥太、黃太……對香港人而言,女性出嫁後冠夫姓雖不是大流行,卻也不陌生,從小姐變成某太太也很正常,但對韓國人而言,原來卻是很難理解的事。
有次筆者和韓文老師聊天,聊她初到香港時的不習慣事項,其中一項就是稱呼。她分享當時她去接女兒放學,被老師稱作「X太」,當下她都沒有反應,後來才知道原來香港會將已婚女士冠上夫姓作稱呼,這種與韓國截然不同的文化,讓她花了頗長時間去適應。
韓國已婚女性基本上保留本姓,不隨夫姓,但子女則需要隨父姓。這源於韓國的戶籍制度,按傳統,韓國家庭的法定戶籍人為男性,女兒外嫁的話,便要離開原本戶籍,轉至丈夫的戶口,生下子女的姓氏和戶籍亦歸丈夫。直至1998年,該法律被取締,女性婚後可保留原有姓氏和個人戶口,甚至子女也可因應夫婦共識而選擇隨父姓或母性。
如今,男性對外稱自己太太多為아내(妻子)/집사람(內人)/와이프(Wife),而外人多會稱她為某某的아내或부인(夫人)。如果是有孩子的婦人,則多會以第一位孩子為主,稱呼她為「孩子的媽媽」,像是「民國媽媽」、「書言媽媽」。
另外,如果是已婚又上了年紀的女性,那麼稱呼就是大家都經常聽到的「阿珠媽」(아좀마),即是阿姨、大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