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霍去病
本版主持:華夏民族作為泱泱大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其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戰神輩出,名將如雲,但能以弱冠之年就創下絕世戰功的卻是鳳毛麟角。西漢名將霍去病卻始終佔據著榜首的位置,他以少年從軍但無一敗績,猶如戰神般存在。
霍去病出生於單親家庭,母親是西漢平陽公主府中的一個奴僕,與平陽縣的一個小吏相戀,在他出生時他的父親卻沒有膽量相認,換句話說霍去病是個私生子。不過好在有個大名鼎鼎的舅父——衛青,使得他接受了非常嚴格、正式和科學的訓練。
在漢武帝之前的漢族軍隊中,騎兵始終是與戰車相配合作戰的,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騎兵的快速性和機動性,使騎兵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效,這也是漢族軍隊在與匈奴軍隊作戰時屢佔下風的根本原因。
霍去病以軍事家的敏銳目光發現了騎兵的癥結所在,他大膽改革,把騎兵作為一個單獨的兵種參加作戰,發揮出騎兵的最大優勢,在他所指揮的四場大規模戰鬥中,無一例外的都是大獲全勝。
初試牛刀,拿下第一輪勝利的霍去病確實有運氣成分。
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人盤踞的漠南地區,霍去病親率800名大汗鐵騎,發動閃電戰,長途奔襲數百里,殲滅匈奴軍隊2000多人,斬殺和俘獲了大批的匈奴貴族,其勇冠三軍、戰功赫赫,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此戰霍去病年輕、驍勇,沒有經驗,能一戰封侯確實有運氣的成分。八百驍騎雖然悍勇,但大漠中敵我不明,極可能遭遇匈奴主力,被聚而殲之、血本無歸。而且出發時也沒有明確目標,基本是尋敵決鬥,長途奔襲,打的是遭遇戰、突襲戰,勇則勇矣,實在是險到了極點。也許是天賜名將,戰爭要催生這樣的一代名將,便不會讓他湮滅在自己的處女作裏,而是送了他一個大勝利。
再次出擊,霍去病打哭匈奴留下「酒泉」!
元狩二年春季,十九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率漢軍攻擊佔據河西走廊的匈奴軍隊,他再現戰神本色,斬殺匈奴大軍4萬多人,俘獲匈奴王等貴族120多人。
同年秋季,這一地區的匈奴人被迫向霍去病投降,他親自主持受降並臨陣斬殺了拒降的匈奴人,此戰大漢帝國控制河西走廊,打通了絲綢之路。
在這次戰役後,還有一個關於霍去病的傳說流傳了下來。霍去病河西立下大功,漢武帝特派使臣載了美酒到前線去慰問他。霍去病對使臣說:「謝謝皇上的獎賞。但重創匈奴不是我一人的功勞,功勞歸於全體將士。」於是,命令將御賜美酒抬出犒勞部下。但酒少人多,怎麼辦?霍去病吩咐手下,將兩罎美酒倒入營帳所在的山泉中,整個山谷頓時酒香瀰漫,全體將士紛紛暢飲摻酒的山泉,歡聲雷動,這就是「酒泉」的來歷。
舅舅和外甥聯合對匈奴的友情回訪,徹底打服了匈奴!
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率漢軍打擊漠北的匈奴軍隊,霍去病親率騎兵5萬,對匈奴人多年的南侵做了一次友情回訪。
他深入漠北2千多里,大敗匈奴的主力左賢王,斬殺匈奴軍隊7萬多人,俘虜匈奴王、將軍、相國等80多人,兵鋒已達今天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地區,並在蒙古的肯特山舉行拜天祭地之禮,昭示大漢帝國的國威,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此戰後「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匈奴人的肆無忌憚已成為歷史,此戰從根本上改變了漢王朝對匈奴作戰的被動態勢,霍去病居功至偉。
歷史總有一些驚人的相似,霍去病與亞歷山大大帝也是隔空惺惺相惜。漢武帝鑒於霍去病對大漢王朝的曠世戰功,曾送他一處豪宅,但被他婉言相拒,並說出了「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千古豪言;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波斯帝國時,把他的財產全部分給了所需要的人,他的一位大將不解的問道「您把財產都給了別人,您給自己留下了什麼?」亞歷山大無比堅毅的答道「希望」,確是英雄所見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