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水埗和油麻地,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把撿來的床墊做成床,用紙箱搭成簡單的小屋,把地下通道或行人天橋當成自己的家;或者什麼都不點,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一覺睡到天亮。這些無家可歸的「露宿者」飽嘗人間苦冷:沒有收入、家庭,孑然一身,在他人冷漠的眼神下卑微地活著。
但是,每個露宿者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而也有人,願意真心地去陪伴與關懷他們。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志工吳萬里,幫扶著一群風餐露宿的無家可歸的人。
晚上九點半,佳威來到牛頭角道麥當勞,沒有點餐,而是找到自己最熟悉的角落,默默坐下。與別人來這餐廳的目的不同,這裏的餐桌是他的「?室」,一住就是3年。
無收入 成「麥當勞難民」
佳威今年35歲,本報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身穿一件黑色的羽絨服,靠?自己碩大的書包,手機不離手,呆呆地坐著,看著這家小店從人聲鼎沸到悄然無聲。他不顧及周圍顧客和服務員的眼光,他們似乎也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
像佳威這樣沒有住所,睡在麥當勞的露宿者(外界稱之為麥當勞難民)有很多,卻鮮有人知道他們的故事。佳威也曾有家可歸,但因跟妻子的關係不好,在8年前離婚後就從家裏搬了出來。離家後的佳威很快找到了一份外賣的工作,每月有8000港元的薪水,曾一度住在租金為3600港元的?房。但工資不能應付他的日常開銷,他便從房裏搬了出來,在藍田成為露宿者,有時候也會去政府的避寒中心休息。
好景不常,佳威在3年前中風,喪失了工作能力。他只能靠政府一個月2000港元的綜援金生活。佳威沒有辦法再次住進屋內,便開始以麥當勞或者街頭為家,白天晚上都在這裏度過。
與在街上休息不同,麥當勞最大的好處就是室內恒溫,冬天不冷,夏天也有空調。雖然沒有辦法完全躺下入睡,但是佳威已經習慣蝸居在角落坐著睡,「有時候服務員會趕我走,但是我不理他們,也就沒事了。」
在麥當勞休息還有一個好處,有時候連「吃飯」問題都可以解決。佳威和露宿的同伴經常在麥當勞買一份套餐或者飲品,然後在餐廳裏呆了整個晚上。
省錢養家 有工一族被迫睡街
不僅是喪失勞動能力的人,有些「有工一族」也因生活所迫睡在街上,來自尼泊爾的萊西就是這樣的人。在香港招外籍工人的政策下,他拿著合法簽證到香港做建築工人。雖然每個月有固定薪水,但是身後有一家人要支撐的他並不容易。為了每個月省下錢來給女兒和妻子,他不得不住在油麻地的天橋下。
一張廢棄的床墊,幾張紙板,加上自己的衣物當被,一個「簡易」的家就這樣搭好了。與萊西一樣,不僅在油麻地,旺角更是露宿者的大本營,在旺角一條近20米的人行天橋上,這些露宿者搭好了一間接一間的房子,像是一個社區,這樣公共空間,已然成為了他們的家。
萊西跟人說,也不是沒有想過住在房子裏,如果有自己的容身之所,誰願意風餐露宿,可是真的沒辦法。每天不到200港元的日薪,要吃飯、交通費還要供養一個上大學的女兒,所有的開支都是捉襟見肘,只得選擇在街上入睡。因為身邊有不少同行者,所以也不覺得孤單,漸漸的,他也把這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記者採訪在麥當勞休息的佳威和來看望佳威的吳萬里
▲吳萬里(右)在與街友交談
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志工吳萬里是露宿者的好朋友,他對他們有個特別的稱呼——街友。從三年前開始,他開始關注到露宿者。自此後,他走遍九龍各區,與露宿者交流溝通,幫助他們,最後與他們成為朋友甚至兄弟。
「我從來不覺得我在幫助他們,我們只是朋友而已。」和本報記者說起這幾年與街友交流的經歷時,吳萬里如是說。他與佳威已經成為了好兄弟,兩個人一起聊天、吃東西、分享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唱歌,舉手投足間甚是默契。
無論是在3度的冬雨下,還是37度的酷暑中,吳萬里都會在空閒時間陪伴街友,「我在做慈善的時候,都會想?他們最需要什麼。跟他們吃飯前,問他們想吃什麼;給他們衣服前,問他們的號碼……而不是按自己的意願隨便就給他們。」吳萬里說。
吳萬里還記得有一年12月24日,平安夜,香港的大街小巷都充滿了溫馨的節日氛圍。吳萬里在去看尖沙咀的街友時,發現該社區舉辦活動,警察和工作人員要把露宿者從他們常睡的地方趕走,「那個時候覺得街友好像過街老鼠一樣。」
鼓勵街友清掃大街
活著非毫無意義
吳萬里說,「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辦,拿?自己的東西很迷茫,不知道能去哪裏。我就跟活動組織者和警察說,你給他們劃定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讓他們待?就好。警察無奈之下給他們劃定了一個區域,那時候拖?自己東西的街友才好像安定了一些。」
做慈善工作3年多的時間,吳萬里和他30多位志工在九龍的各個區域幫扶街友。他們不僅僅對街友予以物質上的支撐,更是從精神上鼓勵他們,讓他們積極再次融入社會和社區。他鼓勵佳威召集不同地區的街友,清掃大街上的廢物,或做其他慈善工作。
「我想讓他們明白自己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並非是孤身一人,活?也並非毫無意義。眾生平等,他們也是可以為這個世界貢獻力量。」吳萬里說。無家可歸的露宿者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希望未來在政府、慈善團體和市民的多方合作下,每個露宿者都可以有家可回,有人可以依靠。
學者:房價過高是露宿主因
根據社會福利署的資料,截至2016年1月,全港露宿者有約900人,其中在油尖旺區露宿人數共有327人。油尖旺區議員莊永燦曾經撰文表示,當油尖旺區議員已9年,長期主持油尖旺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的工作,目睹近年露宿者數目不斷上升。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認為,露宿者增多主要問題是租金不斷上升,如深水?地區的一百呎?房月租,由1,500元驟升至高達4,000元,很多低收入者根本無法負擔這樣的房租。
區議員建議
助露宿者入住中轉居所
莊永燦指出,露宿者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沒有居所、選擇在公眾地方住宿的人士。針對此類人士,他建議社署從速為這些露宿者搜集資料,判斷他是否沒有居所。若果真的無家可歸,社署應從速安排一處臨時中轉居所,要求該露宿者搬入中轉居所。若該露宿者拒絕離開相關公眾地方,政府應提出刑事檢控。
第二類人士是有居所的人士,政府必須依據新例,雷厲風行,對佔用公眾地方的露宿者提出檢控,把他們移離相關的公眾地方。
吳萬里:在做慈善的時候,都會想著他們最需要什麼。跟他們吃飯前,問他們想吃什麼;給他們衣服前,問他們的號碼……而不是按自己的意願隨便就給他們。
關注團體:
他們是街友
不是過街老鼠
▲吳萬里去幫助和看望他的街友
▲市民露宿街頭在近年不時成為社會問題。兩年前,旺角花園街與水渠道休憩空地旁就揭發有露宿者在行人路上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