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堂文吳泳沂幼稚園【活學活用啟發潛能】



樂善堂文吳泳沂幼稚園
【活學活用啟發潛能】

本版主持:樂善堂文吳泳沂幼稚園位於觀塘秀茂坪,主要服務區內基層學童。該校多年來不斷透過安排各種活動和環境,啟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景中有效地學習。

WhatsApp Image 2017-02-23 at 11.22.33 AM.jpeg

走出校園 打開眼界

該校校長譚麗琼甫接受本報訪問時,即告訴記者,該校的教學方向是:「跳出校園,活學活用;積極自信,啟發潛能」。該校的學生每三至四星期就會舉辦一次活動,讓學生有多些體驗,透過觀察、探索,獲得第一身經驗。她說:「我們這兩年不斷改進教學,不想死板,希望搞多些活動,特別是高班,讓學生透過遊戲和活動來學習。」

譚校長表示,學校的活動是根據不同的學習主題而展開,例如學到「夏天」這個主題,學生表示喜歡游泳,老師就買一個水池模型回來,給學生玩水。這種做法「由下而上」、「學生為本」,頗能滿足學生的需要,結果師生都樂在其中。學生還會跳出校園,例如學到「食物」這個主題,就會分組去街市,詢問蔬菜名稱和價錢,回來還在大堂煲雜菜湯。這都是一種生活體驗。

譚校長指出,高班學生前往山頂的活動,老師、家長都讚好,學生也喜歡,頗有口碑。他們會到山頂搭纜車,到山頂後,就分組活動,有些畫畫寫生,有些訪問外籍人士,有些到麥當勞用英文買包。對於基層學生來說,這樣的經驗難能可貴,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他們發現外籍人士都很友善,跟他們談話並不難。有些小朋友在麥當勞排隊買包,一邊排一邊唸著要講的英文,就算平時很調皮的孩子,都變得很認真,並且很小心地拿著錢。」

樂善童德美藝行
培養良好品德

譚校長表示,校方還發現繪本創作是品德教育的好方法,透過繪本故事,可以了解學生想什麼。例如,有學生創作一個離家出走的故事,談到早上因不起床而被媽媽罵,結果離家出走,後來見到有人吃飯,肚子餓了,很想回家,最後由警察帶回家。故事很簡單,但卻看到小朋友的生活經驗,例如在家給媽媽罵,而且也了解他們其實都知道爸爸、媽媽是最好的,有需要時始終要回家。

「有了這樣的經驗,我們就申請優質教育基金,舉辦『樂善童德美藝行』活動,透過繪本、美藝活動來培養孩子的品德。另外還有兩間樂善堂幼稚園也一起參與這個活動。孩子們先讀故事書,討論當中的角色、行為,然後用這些角色分組創作繪本,故事的主題圍繞校訓『仁愛勤誠』,校方還在荃灣大會堂舉行畫展,展示孩子們的作品,另外,又製作成書,輯錄了部分作品,書後還有小朋友的相片。家長們拿到書都好開心,小朋友也一樣。」她說。

英語興趣班 百分百參與

譚校長表示,校方特別重視英語教學,K3、K4學生都可以參加英語興趣班,每週有一天遲放學45分鐘,由英語教師帶著唱歌、遊戲,希望孩子多接觸英語。她指出,校方本著教育人人平等的精神,希望全部學生都可參與,故此活動是免費的,活動的參與率達到百分百。

「基層學生家中沒有菲傭,一般較少接觸英語,可是這裏的孩子並不怕英語,會主動問外籍英語教師:『What are you doing?』老師解釋後,孩子也都能明白。」譚校長說。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