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社區回收中心可以回收的都不會讓它去堆填區



黃大仙社區回收中心可以回收的都不會讓它去堆填區

本版主持:港人棄置塑膠廢物的問題嚴重。據環保署的數據顯示,現時塑膠是本港第三大類固體廢物,佔了全港固體廢物20%。如何循環再造廢膠,已成為未來本港減少廢物的重要一環。

回收廢膠 冀減輕堆填區壓力 

「可以回收的,都不會讓它去堆填區。」黃大仙社區回收中心主任何其強對本報記者說,該中心與附近的私人住宅大廈、機構、學校等合作,在這些地方放置回收箱收集廢膠,而中心回收的廢膠量可謂超額達標。「按環保署指標,中心每月要回收4至7噸廢膠,但我們在淡季都超過7噸。」

黃大仙社區回收中心由東九龍居民委員會有限公司於2013年5月開辦,是全港近20所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社區回收中心的其中一所,負責推行黃大仙區居民廢料回收計劃,主力回收廢膠,以及少量玻璃樽和電器。中心開辦3年多以來,得到街坊大力支持,塑膠回收量累積有250多噸,每月平均近6噸。

做得幾多得幾多 盼政策配合

中心位於鳳凰新村鳴鳳街一個地鋪,聘用了大約十名員工,也就是「環保大使」。僅數百呎的舖位,地上經常滿布各式各樣的膠盒、膠樽等棄置物,由環保大使分工合作處理,有的埋首做分類,有的用機器將分類好的廢膠壓縮成膠磚,人人忙個不停。最後,仍有價值的廢膠會被送往回收商作循環再造,無法分類的,才當垃圾丟棄。

「仔細分的話,其實可分為9類,而我們只做基本分類。」何其強解釋,香港沒規定塑膠製品在生產過程中要打上塑膠類別編號,增加了分類困難,香港在這方面有待改進。至於設有這規定的國家,他們可通過機器掃描將廢膠分類,大幅節省人力和時間。

雖然中心收集量多,但何其強估計只佔區內整體廢膠量最多一成,他坦言,礙於地方和人手有限,若有再多廢膠也無法處理,惟有做得幾多得幾多,盡力減輕堆填區壓力。

003▲環保大使準備將廢膠壓成膠磚

005▲何其強表示,並非所有塑膠都能回收再造

004▲中心會員江婆婆身體力行支持回收計劃

001▲黃大仙社區回收中心主任何其強及助理主任游定忠

002▲環保大使霞姐是中心全職員工,主要負責分類

街坊配合提升回收效率

黃大仙社區回收中心的廢料回收計劃獲區內大廈組織及居民積極響應,會員數目至今累計1100多人;參與計劃的大廈、商舖、學校和機構逾140所。會員回收廢膠達到指定重量,更可換取日常用品,例如6公斤廢膠可換一卷廁紙,30公斤可換一公斤米。記者到訪中心當天,碰上江婆婆拿?一袋膠樽去回收,環保大使替她在會員卡上蓋印作記錄。「我換過一次廁紙,都很少換東西,最重要是環保,不要浪費。」江婆婆笑著說。

回收廢膠就像老人救海星的故事,中心回收的塑膠量有限,但一班環保大使樂於擔當這老人角色,還感染區內居民,主動加入廢物源頭分類的行列。「有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很有心,每晚檢查回收箱,若發現有膠樽未清洗乾淨,便拿回家清洗。」何其強欣慰地說,幸得居民通力合作,減輕中心員工的工作負擔,提高回收效率。

除了廢膠,中心最近還接收了大量簇新塑膠家品,堆滿整個閣樓。它們大多來自附近的家品店,有些因為刮花了而賣不出去,便送到中心。本月初,中心特地在竹園一個商場舉辦「膠換禮物」活動,讓市民可以用廢膠換取這些家品。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