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心理衛生會 全民共享精神健康

近來本港發生多宗涉嫌情緒問題而殺人的命案,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再度引起社會關注。會址位於觀塘的香港心理衛生會,成立至今近70年,以「精神健康全民共享」為願景,發展出全面的社區精神康復服務,每年為數以萬計服務對象提供適切服務,恆常義工人數已達690人;近年更銳意創新,透過多元化活動向公眾推廣精神健康。

活動多元 針對不同人士

在生活節奏急促的香港,精神健康問題易被忽視。香港心理衛生會一項調查顯示,近四成抑鬱症受訪者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嚴重程度;公眾也甚少有時間留意到情緒問題,或因怕受歧視而拒絕求助。「情緒會影響生理,導致失眠等問題,我們希望讓更多人關注精神健康,知道有情緒問題時可以如何解決。」香港心理衛生會助理總幹事黃敏信接受《龍週》專訪時說。

香港心理衛生會的服務對象廣泛,「我們會根據不同人士的興趣和需要,制定活動項目。」黃敏信舉例說,針對長者,會有義工上門探訪、教長者使用電子產品、參與網上工作坊等;針對青少年,會推出以精神健康為主題的體驗館,以創新方式,如虛擬互動遊戲和沉浸式體驗,讓參與者感受不同場景下的情緒變化,如沮喪、尷尬、後悔等,學會接納情緒,是培養情緒健康的第一步。

在固有思想中,男性在社會中扮演「強者」的角色,需要比女性堅強,也通常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該會留意到,坊間大部分精神健康服務以女性為主,「其實男士也有很多情緒需要,但他們不偏向尋求幫助。」

因此,香港心理衛生會專門推出以男性為目標對象的「再闖男天」計劃,透過自助的認知行為療法以調適情緒,9月將在觀塘海濱舉辦城市定向活動,透過遊戲教男士了解情緒意義和保持身心靈健康的要訣。

▲向青少年推廣精神健康

提供住宿就業支援服務

在倡導精神健康之外,香港心理衛生會亦推出不同精神康復服務,使用者包括精神病復元人士、其家屬、智障人士等,幫助他們重建正常生活。

機構為復元人士提供過渡期的社區住宿服務,他們可透過宿舍生活,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宿舍也提供個人輔導及小組活動,例如羽毛球、乒乓球及籃球等運動訓練計劃,藉著運動及宿舍專業的介入,挖掘舍友潛能和興趣,提升抗逆力,讓他們獲得更理想的全人發展。針對中度及嚴重智障人士的宿舍,更有健康護理和安排私家醫生到診、職業治療、物理治療、臨床心理及言語治療等服務。

香港心理衛生會鼓勵殘疾人士就業,包括智障及精神復元人士,促進平等機會,推動學員投身社會工作。「在觀塘有兩間庇護工場,提供工作訓練、就業輔導、工作選配和轉介服務。」據黃敏信介紹,行業種類多元,有餐飲到會、手工藝品製作、汽車美容和跟車送貨等。庇護工場去年的服務人數達517人,精神分裂症及思覺失調人士佔比最高。

該會也以身作則,聘請弱勢社群。截至去年,機構共聘用了28位殘疾人士,佔全體職員的4%;又將18位樂齡義工改聘為兼職職員,讓長者發揮工作潛能,融入社會。

▲為內地企業提供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與企業合作 創造精神健康工作間

​近年本港打工仔開心指數持續偏低,黃敏信說,香港心理衛生會一直鼓勵企業關注僱員精神健康,透過傅德枬輔導及發展中心,為合作企業、政府部門及大專院校等提供培訓,如食環署、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香港鐵路、中華電力。

去年,香港心理衛生會的培訓總時數就按年增加35%,提供一系列精神健康工作坊及培訓課程,迎合不同人士需要,期望吸引更多企業和團體參與,為僱員創造有利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