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樓價高企,不少青年雖然有住屋需求,卻無法 擔高昂租金。政府的青年宿舍政策提出逾11年,但至今僅有一個項目啟用。年輕人的青春有限,還有何方法可盡快圓年輕人的「安居夢」?政府最近研究以不同方式增加青年宿位用途,其中租酒店變青年宿舍引起了社會熱議。
目標五年內提供額外約3000宿位
事緣新一屆政府在早前公佈的首份《施政報告》宣佈擴大「青年宿舍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酒店和旅館,並將房間轉作青年宿舍用途,目標在五年內提供額外約3000個宿位,租金為當區租盤六折。
政府之後與酒店業及青年組織舉行閉門會議簡介計劃,有超過50個機構約共90人出席。據了解,政府的初步構思是:入住者須是年齡18至30歲的在職青年,每人入息上限為2.5萬元,資產上限為38萬元,不能擁有物業,首次租期至少兩年,入住後須反饋社會,參與社區服務,每年服務時數為200小時。
立法會議員管浩鳴指出,計劃的好處是不需要重新興建,如果酒店願意,只需作少許改裝或其他調動,就應該可以使用。
但出席閉門會議的中旅維景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張琪騰認為,計劃對於業界而言不算很吸引。他表示,政府提到會優先考慮可以做足五年,並全幢用作青年宿舍的酒店或賓館參與計劃。但五年租用期的時間太長,業界預料通關後房價可加六七成,故不希望被「綁死」。而且現時雖然沒遊客,但一間三星酒店仍有七八成入住率。

年輕人:租金昂貴不太吸引
那麼,租酒店轉作青年宿舍,對青年來說有無吸引力呢?香港青年協進會理事秦梓軒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認為,政府以不同方式增加青年宿位對青年來說是好事,畢竟香港房價太高,人均居住面積細是不爭的事實。他對酒店和旅館轉用作青年宿舍用途,持有正面及支持的態度。
但秦梓軒發現,計劃實施起來可能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本港25至34歲青年的入息中位數2萬元,但九龍市區平均12平方米的酒店房間月租為1萬元。按酒店市價六成,即每月要付6,000元租金,相信對大部份青年人並不吸引,因為自住除了租金外,其他日常開支亦會提高。
秦梓軒又根據九龍市區的私人住宅租金來作比較,指同區私人住宅每平方米月租平均382元,以12平方米單位租金為4584元計算,比有政府資助的酒店租金更低,所以酒店的租金沒有吸引力。
秦梓軒並提出一個疑問:對青年來說,會否在付房租的前提下,仍願意承諾參與地區或志願服務回饋社會?所以在他看來,措施仍有不少改善空間。

首個青年宿舍項目兩年前落成
資料顯示,青年宿舍政策早在2011年《施政報告》提出,按計劃進行的項目共7個,共可提供超過3400個青年宿舍宿位。計劃推行至今已逾11年,但首個青年宿舍項目在2020年才落成,只有80個宿位。
已啟用的項目是位於大埔墟的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宿舍PH2。根據政府今年5月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截至今年2月,共有90名青年現正或曾經入住該青年宿舍。根據青協提供的資料,租戶的平均年齡約25歲,平均每月收入及平均資產總值分別為18, 435元及116,704元。約六成租戶均從2020年起入住至今,其餘租戶則入住約一至兩年。
資料也顯示青年入住的原因:約三成青年入住的原因是希望在青年宿舍能夠有較多私人空間並發展自我,約兩成半則因為工作或進修需要,而其餘青年的入住原因主要是家庭環境擠迫等。
首個項目等了差不多十年,下一個又要等多久?根據政府回覆,下一個快將完成的項目是位於元朗馬田壆的「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料年底前竣工,估計有1680個宿位。不過,其後三個項目最快要到2025年才能完工,餘下兩個則仍未有明確竣工日期。

「共居」項目另一條出路?
除了政府青年宿舍計劃,本港近年也湧現不同類型的「共居」項目,受到不少青年人追捧,這又是否解決本港青年居住問題的其中一條出路呢?
共居公寓其實早在歐美和亞洲等地盛行,是指由個人和共享空間組成的居住模式,住客透過共享空間和資源,減低租金和日常開支減。共居模式亦有助促進住客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從而建立人際網絡。
秦梓軒認為,青年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共居概念是創造一個平台分享理念,相信在本港亦將成為趨勢。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青年創研庫」曾於2019年做過一項相關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在受訪的520名18至30歲本港青年中,近兩成六表示會考慮「共居」的居住模式,亦認同共居為青年提供多一項住屋選擇。
調查同時發現,近22%受訪港青表示正住在共居項目,主要原因為節省租屋開支和擴大自己的生活空間。另一方面,有六成八表示不會考慮共居,主因是擔心缺乏私隱空間。
另外,近年非牟利機構紛紛推出推出各種青年共居計劃,例如東華三院透過重置及翻新位處大角咀福全街及菩提街交界唐樓,推行「福全。共寓」青年共居空間,戶型分有22人或33人共住房間,一共提供40個宿位,月租3000元。公用空間及設施包括廚房、洗手間、浴室,客飯廳及天台等。

全球流行「青銀共居」
放眼世界,除了青年共居,不少地方近年亦推動近「青銀共居」,希望藉此解決銀髮族獨居所帶來的風險的同時,也紓緩年輕人的住屋問題,以及鼓勵年青一代更多了解和關懷長者,以實踐跨代共融與共享經濟的理念。首個青年宿舍項目兩年前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