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兒出身於企業世家,卻沒有隨父從商,兩年前反而無懼疫情在大角咀籌辦啟啟文幼稚園暨幼兒園。她接受《龍週》記者專訪時表示,內地和香港的教育可相互借鑒,冀運用自身資源,給孩子塑造更好的教學環境,為香港幼兒教育出一分力。
融合兩地教育 孩子快樂學習
談到當初選擇幼教的契機,徐兆兒笑言,在美國讀書時已有接觸托兒所的業務,而畢業之後,其父希望她能回饋社會,讓她在安老服務和幼教中二選一,在香港受教育的她毫無猶疑地選擇了後者,「既然有能力,想將香港好的教育模式帶給更多人。」
於是,徐兆兒先在四川成都創立啟文幼兒園,引進香港國際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並實施中英雙語系統課程,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徐兆兒亦注意到,內地幼兒教育更注重讓小朋友快樂成長,她便融合兩地教育理念,幼兒園設有園林式玩樂區和各類活動教室等,將遊戲融入課程,讓小朋友在玩樂和學習中取得平衡。
辦學的經驗讓徐兆兒感受到,兩地教育可各取所長,互相補足。2020年,她無懼疫情,決意將所學所得帶回香港,逆市辦學,打造理想的教育環境;更成立川港學前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藉著啟文幼稚園,促進兩地老師的交流學習,為小朋友帶來更優質的教育。
投身幼兒教育行業逾10年,徐兆兒每天工作都充滿動力,她以「陽光」形容這一行,2至6歲是小朋友最活潑的時期,亦是基礎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好開心可以見證、陪伴他們成長。」

冀助港青認識國家
充滿教育熱誠的徐兆兒,也熱心公益,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因為經常穿梭兩地,獲得多少資源,就要貢獻出來。」徐兆兒說,2019年反修例事件後,她特別關注青年教育,更成為香港懲教署更生先鋒計劃區域執行總監,帶青少年到四川的男子及女子監獄參觀,「他們見到內地的更生教育環境比香港更好,就知道網絡上有很多失實的資訊和報導。」同時亦能引導他們珍惜當下,勿以身試法。
徐兆兒認為,比起一兩節的國民教育課堂,親身前往內地考察及交流能讓青少年「真正看到、聽到、體驗到」,更深刻認識和了解內地,而非靠單一資訊或片面之詞影響。徐兆兒現時亦是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常務副主席,她希望在陸港兩地通關後能舉辦更多青年交流活動,增強港青的國民身份認同感,促進兩地青年融合。
自家孩子「佛系」教育
已是兩孩之母的徐兆兒,向來實行「因材施教」,大兒子無法適應傳統教學模式,便入讀項目制幼稚園,「要根據小朋友的性格和能力去制定教育方針,否則會適得其反。」
她也十分注重與孩子分享日常生活,這種寓學習於生活娛樂的教育理念亦成為啟文幼稚園的教育理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