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油麻地唐樓一場奪命大火,令社會高度關注油尖旺區「三無大廈」的防火問題,也進一步加重了油尖旺區防火委員會的角色。事實上,該會自 1998 年成立起,就致力為社區肩負起防火宣傳教育的責任,時至今日仍不斷努力推廣消防安全。
向區內居民派發「消防孖寶」
油尖旺區的劏房單位數量為全港之冠,亦是最多少數族裔人士聚居的地區。上述慘劇發生後,社會各界皆聚焦該區的消防安全問題。油尖旺區防火委員會主席歐楚筠承認,如今需要比以往使用更多元化的方法推廣防火資訊,例如以往傳統多舉辦填色比賽、嘉年華、講座之類的活動,但現在面對的服務對象與別區不同,加上疫情影響,手法也要嘗新,要試行更多新活動。
「前年的火災反映區內大廈的防火安全問題,但本區情況特別,宣傳教育都要試不同的方法,所以防火會要做得更到位、更貼心。好多少數族裔都是基層,生活艱苦及忙碌,沒機會接觸主流媒體,亦因為文化差異,未必識閱讀中英文,他們的生活習慣及防火意識也與本港市民不同。」她在接受《龍週》訪問時說。
所以,油尖旺區防火委員會抱住「先行先試」的態度開展系列工作,例如在火災後透過油尖旺民政事務處統籌,在極短時間內向地區基層市民派發「消防孖寶」(手提式滅火筒及防火氈),之後又為舊區少數族裔及長者安裝獨立火警偵測器;舉辦少數族裔防火話劇及拍攝少數族裔防火宣傳YouTube短片等。

鼓勵「光明節」轉用電子蠟燭
歐楚筠自2017年起擔任防火會主席,與其他成員服務地區都親力親為,「去年的大火令人難忘,最記得有一戶丈夫和兒子都遇難,留下妻女,好慘!見到支離破碎的家庭和人的脆弱,就更意識到官商民合作、政策局支持、地區的支援好重要。」
每次派發防火物資,她都親身探訪,「我幾乎行過晒區內的『三無大廈』,好多未完成消防改善工程,無加裝消防喉、警鐘,好多住戶随處亂放雜物,一旦火警發生就難以逃生,後果不堪設想。另外,向少數族裔住戶派單張都困難,有時預先打電話通知他們會探訪,去到門口也不開門,一定要同族群通知先肯開,所以我們會安排少數族裔消防員、少數族裔防火委員去打破溝通障礙。」
去年11月,又迎來少數族裔傳統的重要節日排燈節(Diwali Festival),又稱光明節。去年奪命火警肇因之一就是當時有人正為小童慶生及慶祝節日燃點蠟燭。因此,防火會去年特別準備了環保電子蠟燭贈予少數族裔,希望鼓勵他們儘量以電子蠟燭代替傳統油燈和蠟燭,享受歡樂和安全節日。
歐楚筠開心地說:「今次是一個新嘗試,許多少數族裔反映他們都接受在私人場所改用電子蠟燭,廟宇才使用蠟燭,見到他們反應正面,明年我們會加大推廣力度。」
她又期望:「透過不同活動,向不同階層、年齡、膚色的油尖旺區居民,宣傳防火意識,從而令油尖旺成為一個安全共融的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