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本港仍有逾萬幢未有電梯上落的舊式唐樓,居於其中的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要上落樓十分困難。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為此於 2018 年推出「落得樓」樓梯機試驗計劃,惟試驗將於十月底完結。有社區人士擔心,現時恆常使用的近千名使用者在計劃停止將受影響,加上人口老化,建議社會福利署對此作出恆常資助,以滿足社區對樓梯機服務的需要。
老人家嘆或再與世隔絕
認知障礙症及中風患者的照顧者徐老先生,一直由太太照顧,但由於他們住於沒有電梯的深水埗唐樓,因為「一條樓梯的距離」,他便不能如常外出,只能困在家中,彷如「與世隔絕」。
徐太直言,「要同佢去覆診,但佢又自己行唔到落樓梯,我都唔知點算好,有時佢覆診後要家人請假扶佢上樓梯,我照顧佢亦感到好辛苦,對家庭影響都好大。」
直至前年,徐老先生開始使用受資助的「落得樓」樓梯機計劃,有了工作人員幫忙使用樓梯機幫助徐老先生上落樓,除了覆診,落樓後他更可與家人一起飲茶聊天,徐太表示,除了她的照顧壓力得以減輕,連其丈夫也流露笑容,感到十分高興,因此他們一家都很感激有樓梯機服務,希望活動得以延續。
不過,「落得樓」樓梯機試驗計劃因只是受私人基金資助的試驗計劃,該計劃於十月底完結後,社聯及相關四個協辦社福團體便不能提供資助甚至轄免收費的樓梯機服務。


陳凱欣:政府應恆常資助計劃
九龍西前立法會議員暨扶貧委員會委員陳凱欣向《龍週》表示,在油尖旺、深水埗及九龍城在內的九龍西區逾116萬人口中,有逾一成約18萬人為65歲以上長者,長者中又有約5萬人處於貧窮,除了不少居住在公營房屋外,仍有一部分人仍居住在舊區無電梯的唐樓中。
陳凱欣指出,基層市民亦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且本港面對人口老化的情況,除了唐樓長者有需要外,其他行動不便人士亦可能有需要使用樓梯機服務,例如拜祭先人,或到訪他們想去但缺乏無障礙設施的地方。他認為政府應該恆常資助提供樓梯機服務的社福機構,更可資助相關機構購買樓梯機,以普及樓梯機服務,為長者有尊嚴地生活,並在他們有需要時提供適切的支援。

研究報告指 樓梯機服務供不應求
根據今年二月社聯發表的「落得樓」樓梯機服務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四間協辦機構首年的服務次數原預期目標只為逾四千次,但計劃實施後總服務次數則超過六千次,由於樓梯機服務供不應求,營辦機構只能優先處理需要外出接受醫療服務的人士。
除了醫療服務,有八成半受訪者認為樓梯機服務,可用於醫療以外的用途,例如參與社交活動、見朋友、參與娛樂活動等。有超過九成半受訪使用者表示對樓梯機服務感到滿意,不少使用者提高外出意欲及提升生活質素,同時也令家人或照顧者減輕照顧壓力。
社聯「落得樓」樓梯機服務社該計劃發言人向《龍週》表示,先後兩期試驗計劃將於10月31正式結束,社聯一直積極向社會福利署反映發展樓梯機服務的需要,惟在服務完結前暫未得到社署正面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