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肥爸爸」胡福澄前,先從他的女兒胡美森口中得以一窺他的形象:「今年88歲,身形圓圓肥肥,肚子如一個大西瓜。為人樂觀,率性頑皮,熱愛畫畫,畫了一輩子,無師自通。」
「肥爸爸」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開畫展,作為主角的胡福澄胸口別著一小簇花,看起來精神得很,口罩掩不住由雙眼透出的笑意。坐在自己的作品中間接受《龍週》記者專訪,胡福澄顯然還不太適應,無論是提筆作畫的機緣,還是靈感,他總對答得頗簡短,但那些答案裡繞來繞去總離不開童年與鄉村。而人們從他的畫作裡,也可輕而易舉地捕捉到那份無關年齡的童真、質樸。
畫畫因為「只會畫畫」
現居旺角的胡福澄出生於廣東鶴山市沙坪街道坡山管區水寨村,對他來說,畫畫並無特殊契機,或某日靈光乍現的衝動,而是「別的都不厲害」,「小時候每個科目都不合格,只有畫畫最高分,所以就喜歡畫畫。」這件事太過順其自然,就像他幼年閒來無事,爬上小山坡看牛,看得多了,便能提筆將牛栩栩如生地於白紙上再現。
畫展分八個展區,以動物互動、城市及鄉村風景、旅遊與節日等主題將畫作加以分類。胡福澄畫得最多的還是動物與鄉村,「我不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人,我沒有辦法憑空去畫。」所以他的創作靈感皆取自生活,遇見的人、逗弄過的昆蟲、歡慶過的傳統節日。
爸爸對畫畫的熱愛,胡美森一直看在眼裡。初來港那些年,胡福澄行過船,做過地盤,都是些體力活,但他空閒時就會在報紙上,在過期掛曆的空白頁上畫畫,他隨意地畫,想到什麼就畫下來,「畫完就問我們畫得如何?我們讚美他畫得漂亮,他就會很開心。」
「爸爸覺得自己讀了兩年小學,沒有什麼成就。」胡美森籌備畫展的初衷,就是為了告訴他:「只要找到自己熱愛的興趣,並且堅持練習,讀書不多也可以有一番作為,他是一個令女兒驕傲、自豪的爸爸。」

故鄉牽絆成作畫靈感
「爸爸小時候很頑皮,可能是玩樂不多,花鳥魚蟲都成為他玩樂的對象,他曾經對著『雞泡魚』(河豚)嘴對嘴吹氣。」胡美森說,也許正因如此,爸爸筆下的花鳥魚蟲總頗具神韻和活力,寥寥數筆,趣味十足。
順著這一趣事,兩人聊起數十年前的鄉間趣事,「你講一下你逗那個鄉下盲仔的事呢。」胡美森笑著央道,一提及這事,笑容已爬上胡福澄眼角。原來故鄉有個鄰居是盲人,胡福澄愛與他玩笑,摁住他的肩膀左右搖晃,直晃得他昏頭轉向分不清東南西北。
雖是愛笑愛鬧,胡福澄與故鄉有著極深的情感牽絆,每逢回去,總要拎大包小包的食物、藥油送給鄰里,「家鄉親人們又很熱情好客,爸爸一回去,就被各家輪流拉去吃飯,兩三天身形就會胖兩圈。」胡美森感慨爸爸到訪過世界各國,那些異國情調卻「入不了他的眼」,筆下景緻,始終是那個有著輕舟泛月的寧靜,時而又有雞鴨成群、豐收有時的熱鬧的水鄉。

送給爸爸的離別禮物
去年6月的一天晚上,媽媽在老人院二度中風送院,同一時間爸爸在家中跌倒昏迷送院。一個月後,媽媽安詳離世,爸爸雖平安出院回家,行動及身體機能卻比之前退化得快。子欲養而親不待,在那天,胡美森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
「媽媽已經走了,我怕爸爸也會很快離開我們,我沒有什麼好的禮物送給爸爸,所以我就想為爸爸辦一個畫展。」胡美森與姊姊將畫展視作送給父親的「離別禮物」,「希望將來他帶著歡欣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