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銘:膝痛不容忽視.熱敷或加重病情

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但恰恰人到中年,最常出現的就是腳痛。尤其有些老人家每當天雨濕氣較重或氣溫下降時,膝蓋的關節就像天文台一樣發出警號,或痛或腫或紅。到底這是何故?又有甚麼方法能免受膝痛之苦?

首先,膝蓋對天氣敏感是因為當氣溫下降時會使血管收縮,是中醫中所謂「寒」的狀態。若然本來身體血脈已經偏於收縮(寒),氣溫的驟降將使人「寒上加寒」,從而引發血流不暢而產生疼痛。以下兩項症狀,都代表你的膝蓋已發出一定警號:一,走路、上下樓梯時變得吃力,膝關節容易酸軟無力;二,蹲起較辛苦,甚至出現腫脹疼痛。

而膝關節出現紅腫熱的狀況,一般人會認為是發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關節因「寒」而氣血不流通,紅腫卻是一種「熱」,就像是感冒要發熱、咽痛一樣,實際上是身體尚有一定抵抗力的體現。

因此,撇除因運動或碰撞導致的膝蓋外傷,若膝蓋出現紅腫較劇烈的狀況,一般來說患處都有壓痛、拒按的情況,此時若直接按摩患處,熱上加熱,很容易會加劇腫痛,當然熱敷也是同理。

中醫針灸的起效原因是因為我們除會選擇遠距離的穴位,將膝蓋以外的全身部分都理順外,也會直接針刺患處,將有問題的筋腱還原,對於急性膝痛也有不俗的治療效果。至於自救的方法,可試試加艾草熬湯浸腳,每晚浸過腳眼二十分鐘即可。

總而言之,膝痛的及早治療是為了防止疾病進一步深入血脈,阻礙整體下肢循環,從而產生其他問題;而平日的運動鍛鍊及拉筋,則是為了加快康復及防止疼痛復發,以上兩者,互為標本,同樣重要。

蔡梓銘:香港註冊中醫師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