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許多街坊前來求助,他們均表示自己已失業了一段時間,手停口停,所以到辦事處查問有關綜援申請事宜。
俗語有云:「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正如三餐溫飽的人,又怎會想申請綜援呢?對一個自食其力的打工仔,他們對自己付出血汗以維持生計、養活家庭感為榮;一旦失業,其光榮感亦隨往日的工作而流逝,更遑論要申請綜援呢?這簡直讓人卻步。 很無奈地,打從去年6月開始,黑色暴亂正式揭幕,擾攘社會至今亦不得安寧,再加上新冠肺炎肆虐,令到本應受到黑暴打擊而積弱的經濟再度受重創,直接令許多行業亦避不過倒閉潮,從而令許多人失業或被迫放無薪假,令許多打工仔與其家人變得手停口停;正因如此,許多人亦迫不得已申請綜援。
然而,待到他們衝破自己的心理關口,鼓起勇氣和行動申請時,卻在過程中遭社署職員無禮對待或多番留難,甚至有個案更被游說放棄申請,有不少街坊在講述過程時,也禁不住落淚,教人情何以堪。
其實,政府在本年4月8日宣布第二輪的防疫抗疫措施,當中透過綜援系統中,對健全人士的申請綜援資產上限,由本年6月1日至11月30日生效,為期6個月的失業支援計劃。說句老實話,先別說這個不冷不熱的措施的成效,單從申請過程來看,已經打擊了不少申請者,令他們懷著失望、悲痛地退場。
事實上,與其等這個所謂的支援,倒不如提出一些更具成效的應急措施。正如我們早於去年十月初提出失業救助金的倡議,建議政府即時撥款成立緊急失業援助金,以保障範圍包括本港非自願的失業人士;當中援助金金額最高為每月14400元,或失業人士過去12個月平均月薪的八成,而補助金派發期限為六個月。說到底,這個豈不是更具成效嗎?
街坊們,人生路漫漫,許多時也非盡人意。行走段路,或陰,或晴,我們無法預計。此刻,也許讀者們感覺自身走在荊棘滿途的道路,既無陽光亦無法感受盎然的氣息。也許,你們會覺得這時代是未曾經歷過,覺得倍感困倦;然而,暴風雨終會過去,不平的道路也會走完,就讓筆者及工聯會都會陪伴打工仔,攜手同行。
何啟明: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