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緩和,不少人在假期前往郊外行山呼吸新鮮空氣。其實,除了港島和新界,九龍也有不少行山路線。以下為大家介紹四大難度低的行山路線,行山新手或是行山發燒友大可按自己能力及喜好選擇。
1.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鷹巢山,又名尖山,因為山頂聚居了一些麻鷹 (黑耳鳶)而命名,是九龍的一座山峰,位於長沙灣以北,海拔305米,適合一家大小前往。
起點處不久可見九龍水塘勝景,到了中段,可在涼亭上遠眺九龍中部,極目鑽石山、九龍塘、蘇屋、畢架山一帶景色,風光無限好。再往前行,新界中部的群山峻嶺亦相繼躍入眼簾,視野開闊。
教育徑還可以見到以植物學家胡秀英教授命名的「秀英竹」。秀英竹於1981年在尖山首次發現,是本港原生獨有的禾本科植物。秀英竹稈複叢生、竹葉翠綠,初生時節間常見紫色斑點,秀氣大方,不負其「秀英」之名,值得大家駐足細看。
全 長:約3公里
全程需時:約2小時
起點交通:乘搭九巴72號(於港鐵太和、沙田、大圍或荔枝角站上車)或81號(於港鐵沙田、太子或柯士甸站上車),在石梨貝水塘站下車,便到達自然教育徑的入口。
2.魔鬼山
魔鬼山的官方名稱為「炮台山」,海拔高度222米,是一座位於鯉魚門與將軍澳之間的小山丘。該山的路線不算難走,沿梯級拾級而上,沿途景觀頗開揚,可看到維港及將軍澳一帶的海景,是個欣賞日落的好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魔鬼山途中有不少戰時的遺跡及軍事設施,是其他山徑較少機會見到的。當中尤以炮台碉堡最具特色,看見飽受歲月催殘的戰壕和炮床,四周彌漫著戰爭的滄桑感,反而增加了遊覽時的樂趣。
全 長:約3.6公里
全程需時:1.5小時
起點交通:港鐵油塘站,沿鯉魚門道走到在將軍澳墳場的起點。
巴 士:14B(牛頭角)、14D(彩虹)、216M(藍田)
3.雞胸山
雞胸山位於獅子山與慈雲山之間,高度約430米,其山徑可連接至麥理浩徑第五段及衛奕信徑第五段,因遠看像倒轉的雞胸而得名。
雞胸山有兩個登山口,前面的一個較平坦易走,後面那個沒有明顯路徑,需要靠絲帶認路及手腳並用攀壁上山。中途除了可以下瞰九龍,還可遠看飛鵝山,視線往北移,更可及沙田和船灣淡水湖。
全 長:6公里
全程需時:約2.5小時
起點交通:可於慈雲閣起步。可乘巴士、小巴到達,於慈雲山北巴士站下車。
巴 士:2F(長沙灣)、3C(中港碼頭)、3M(彩虹)、15A(藍田)
小 巴:37M(黃大仙)
4.大老山
大老山位於黃大仙與沙田之間,海拔高度577米,全程走的都是車路,並不難行,只是上山的小斜路或需要多點體力。
港英殖民時期,英軍曾在大老山興建軍營,故其英文名字上的「Tate」是一名英國軍官的名字。山頂上有多項政府建築,分別為大老山氣象站,大老山政府無線電台及大老山警崗。
全 長:8公里
全程需時:約2.5小時
起點交通:在法藏寺及聖母醫院附近,可乘小巴到達。小 巴:18M、37M(黃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