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三國眾多武將中最為人熟悉的一位。他自古以來都是英勇善戰,忠義兩全的象徵。而關羽一生中被封過兩次,一是被曹操封為「漢壽亭侯」,還有一次是在死後被蜀國追諡為「壯繆侯」。雖說關羽確實是忠君愛國的典範,但是為什麼人他成為了各行各業膜拜的對象呢?
其實古人初時祭拜關羽,是取其威嚴的形象,古人覺得關羽一身正氣,希望能藉此震懾邪崇鬼魅。在隋唐時期,關羽開始被「神化」。例如在隋代有人在湖北當陽,亦即關羽身軀埋葬之地建造關羽廟,敬拜關羽。唐德宗將關羽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在武將廟配享祭祀。漸漸民間有了拜祭關羽的習俗。到了北宋,關羽崇拜就越趨普及。因為當時國勢積弱、外有強敵,人們希望這位忠義名將能夠保佑國家戰勝外敵。人們為關羽修建關王廟,朝廷亦大力推崇關羽的忠義精神。到了明代,朝廷更加推崇這位道德模範,希望能藉此強化儒家的倫理綱常。加上道教的極力推崇,如在明代萬曆年間,關羽得到了道教的最高封號「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基本上各地都出現了關廟。後來在清朝,關羽的名號是「忠義神武靈佑神勇威顯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其長度實在是前所未見。
長久以來,關羽崇拜深入民心,大家開始認為關羽神力無邊,大凡與關羽生平有所涉及的物事,都會成為關羽會保佑的對象。如相傳關羽年輕時曾賣過豆腐,賣豆腐開始拜關羽;蠟燭業因為關公秉燭達旦,恪守叔嫂之禮,也開始拜關羽;更有趣的是屠宰業、刀剪鋪業,因為他們的工具都是刀,而關羽的兵器就是青龍大刀,也開始拜關羽……
於是乎,關羽很忙。各行各業都需要他保佑,甚至後來有人奉關羽為財神,認為商人在生意受挫後若能得到關公相助,就會東山再起。而關羽亦成為各地華人共同崇拜的對象,據說上世紀初,美國有華人發生生意糾紛,希望訴諸法庭,殊不知在法庭上原告抬出一尊關羽像,說誰敢在關羽像前發下毒誓就能證明自身清白。
即使在現代,關羽崇拜也在延續,香港不少餐廳都有關羽像,希望關羽能保佑他們生意興隆。

- 知史簡介
知史,顧名思義就是知道歷史。歷史不單單是教科書中的王侯將相、治亂興衰,也是我們先祖的生活與文化沉澱,更是一個個精彩而有溫度的故事。
http://www.facebook.com/myc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