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港中小學自2月初一直停課,最快要到4月20日才復課。疫情期間,教育局呼籲「停課不停學」,許多學校亦推行網上教學等方法,協助學生在家學習。然而,對一些家庭來說,「停課不停學」只是一個良好願望,他們有很多難以跨越的困難,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援。《龍週》訪問了居住在深水埗區的兩位單親家長,聽她們訴說停課期間面對的巨大困擾。
譚女士是有4個孩子的單親媽媽,連同自己的年邁母親,一家6人住在深水埗舊樓的一個不足200呎的劏房單位。本港去年下半年出現反修例運動,加上今年年初突然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她們一家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原在飲食業任職的譚女士,自春節起已經失業,全家的經濟來源就此中斷。她目前只能靠向親友借錢度日,生活十分困難。
沒有電腦僅靠智能手機難學習
譚女士表示,「停課不停學」給她家帶來的困擾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硬件的問題。譚女士家中沒有電腦,所居住的劏房也沒有wifi,「停課不停學」期間,學校推出網上教學,她家只有自己和年邁的母親有兩部智能電話可以上網,於是兩部電話成了4位就讀幼稚園K3至小六的孩子每日網上上學的工具。但是,只有兩部手機不夠4位孩子使用,用手機上課的效果也並不理想,孩子的專注力成了問題。
其二是難以輔導孩子們學習,譚女士只讀到中三就輟學了,對於4個孩子的網上學習,她自言無能力提供足夠的輔導,「中文和數學還勉強可以,英文就真係教唔到。」而網上教學期間,學校的老師也沒有專門以電話輔導教學,這令譚女士倍感困擾,一面是自責,另一面則感到無助。
居住狹窄家庭氣氛不利學習
其三是狹窄的居住環境,令家庭氣氛欠佳,難以給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環境。譚女士一家只有兩張碌架床,吃飯桌只能在吃飯時撐起,吃完飯就要立即收起,否則根本沒有活動的空間。在這樣的空間下,4個孩子和2位大人每天困在裏面,還要讓孩子們網上上學,家裏的氣氛很不好,也令譚女士自己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困擾。
她說:「我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想影響到孩子們。」但本身患有情緒病的她,這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只能靠藥物支撐。譚女士的兩位年長的兒子,正就讀小六和小四,喜歡運動,是學校的田徑好手,但疫病期間,因為家裏沒有口罩,根本不能離家一步,但孩子生性好動,只能在家中僅有的空間裏跳繩。可以說,疫病帶給譚女士一家的困難,絕不是做好防疫措施這麼簡單的事。

特殊教育需求學童缺支援
同樣住在深水埗區的李女士,也是一位單親媽媽。她有兩個子女,長女17歲,有情緒病,過年後回內地鄉下沒有返港;次子正讀小三,但患有過度活躍和言語障礙症,正常上學時,由學校邀請專門的言語治療師,為兒子做專門的輔助教學。
李女士所面對的困難與譚女士相似,除此之外,她還要面對多一重的難關,需要特殊教育的兒子,自停課後就失去了這方面的支援。她曾致電學校,學校也同意可以用電腦提供網上的輔導,但她家中沒有電腦,她說:「我向老師建議,約好時間,我去借電腦來給孩子上課,但一直沒有回音。」
李女士在接受訪問時,一直在流淚。疫病的打擊讓她這位單親家長感到困擾,網上學習無法代替正常的教學,其中的困苦,恐怕只有她們這些單親而又貧困的家庭才能真正體會到。

陳凱欣籲捐電腦助基層童「不停學」
一直關心基層家庭在疫病期間所面臨的種種困難的立法會九龍西議員陳凱欣認為,校方為免學生受停課影響學習而以網上方式授課,惟未有考慮到基層家庭學童無能力購買手提電腦及交上網費,只能使用家長的手提電話上網。不過,由於程式不同,令部分網上功課無法透過手機開啟,影響學習進度,故教育局必須提供適切協助,如為基層家庭提供二手電腦等。
中移動捐贈上網卡
為此,陳凱欣早前聯絡關心基層學童的不同界別人士尋求協助,中移動就捐贈了上網卡。她還發起基層學童「不停學」行動,希望社會各界透過捐贈電子器材,讓他們擺脫停課期間「全面停學」的困境,並希望是次行動起到示範作用,令更多有心人主動關注及支援基層學童的情況。

憂停課礙進度 七成家長同意縮短暑假
漫長的疫假下,教與學的進度均大受影響。教育局早前宣布不早於4月20日分階段復課,獅子山智庫隨機電話訪問了1548名子女受停課影響的家長,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家長擔心或十分擔心子女的學習進度受停課影響。其中,以中學學生家長的比例最高,佔同一組別的七成半,估計是因為擔心子女將應考文憑試。
調查又顯示,分別有40.2%和29.9%受訪家長十分同意及同意縮短學童的暑假時間,各有32.7%家長認為應該縮短暑假兩星期及一個月,逾兩成家長認為應縮短暑假一個月以上。
獅子山智庫建議教育局密切跟各學校的教學進度,如有需要則訂立指引縮短暑假時間,以確保學童的學習進度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