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峻博士: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因素

因素大致上可分為兩種:生物因素,社會因素。

生物因素,就是遺傳質素:包括那些與生俱來的構造,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等。幼兒個體發展的起源是遺傳直接影響。例如:幼兒體質方面的發育和發展跟其心理或行為的發展歸根結底離不開體質因素,所以間接地成為幼兒許多方面的心理發展和行為發展的基礎。

環境和教育是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社會因素。環境是指一切能影響其身、心發展,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種。自然環境是指能提供個體生存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如空氣,陽光,水分等。社會環境是指社會生活條件,如社會制度,家庭狀況,受教育的狀況等。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你將失去發展的前提。所以無論多麼優良的遺傳質素都只提供了心理發展,但如果沒有正常的環境和教育,人的遺傳質素便不會得到正常的發展。

「良好的環境和教育使遺傳所提供的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心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如:行走和說話是人類的特徵,但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等都大大不同。既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興趣,家長可以嘗試唔同的興趣班及活動等。從而給予他們一個利好環境去發掘自己興趣同目標。但亦不需將時間表編得密密麻麻,有時候出去探討不同生活可能學得更多。

張嘉峻博士:經民聯青委成員、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學家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