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大為 以推動香港創新為使命

提起創新,大家熟悉的Airbnb和Uber肯定是佼佼者。對資深創新管理顧問鍾大為(David)來說,他則一直希望在本港以至內地建立一套完備的個人創新資歷認證制度。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心願正逐步實現。

熱愛創新 開辦學院

今年7月,由David發起推動的香港創新管理學院正式成立,辦事處設在觀塘。 「創新是指新的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既然我們有律師、會計師、工程師,也應該有創新管理師。」身兼學院主席的 David 接受《龍週》專訪時說,截至11月初,已有3間大學與他們合作推出創新管理課程,培育人才。

從事創新管理諮詢工作多年,47歲的 David 做過不少知名企業的軍師,他的名字在業界廣為人知,但原來他第一份工作與現時的職業風馬牛不相及。

時光倒流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David仍是中學生,因會考成績未如理想而無緣升讀預科。 「當時母親覺得讀書不適合我,建議我學一門手藝,於是我去做飛機維修學徒。」 David說,當時他任職的公司讓學徒邊工作邊進修,對他來說十分吸引。

5年後,David為了事業更上一層樓,決定重返校園,入讀科技大學,畢業後成為機械工程師。David再次踏足職場,同時亦開始接觸全球著名的 「卡耐基訓練」,在工餘時上培訓課程,後來更轉職到卡耐基,投身管理培訓。

「我一向對人很感興趣。從工程師的角度,你可以利用工具將機器改善,但人又能怎樣改善?原來可以靠培訓。」David指,剛開始做工程師時,月薪是10500元,卡耐基培訓課程費用是9500元,差不多整份薪水拿去上課,但他仍覺得很值得。後來他成為卡耐基導師,其學員不乏商界強人,他從中吸收不少商業知識,這為他往後的事業發展打下重要基礎。

1111QC003_
▲香港創新管理學院今年7月正式成立

創業失敗 迎來新機遇

30歲那年,David與朋友合資開辦商業管理培訓公司,自立門戶,可惜因經營困難而結業。就在此時,一個舊客戶向David招手。

「那是一家化妝品公司,那老闆問我: 『你在幕後教人改善業務就做得多,想不想試試親身體驗業務運作?』」David認為這是個好機會,於是加入該公司擔任管理層。結果公司營業額顯著提升。

「做化妝美容行業其中一個最難的就是邀請人去試做facial,因為顧客很怕被推銷,但我們試過一個月請到200人試做。」那段日子也成為David事業上的一個突破點。

花一半時間服務社會

多年來,David在不同崗位上為不同行業帶來創新變革。他曾幫助一間航空公司設計出多項業界首創的服務,該項目後來更成為全球第一個以設計思維結合國際標準完成的案例。 2015年,他再創業成立管理顧問公司,如今已成為行內領軍者。

David事業上了軌道,亦不忘回饋社會。現在他投放一半時間幫助香港推動創新,包括義務打理學院及擔任多項公職,希望為社會帶來正面效益。

「收穫不一定要用錢來衡量,能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達到一個目標,例如我希望重塑華人世界的創新管理生態,如果成功了,這就是最大的收穫。」他說。

1111QC005_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