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的發展就是一場從追趕到超越的蛻變,日本花了50年、德國花了30年,中國僅僅用了10年就成為世界第一。從無到有、從落後到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目前已修建了全球最長的高鐵網絡,列車時速最高更可達到500公里。有人形容 「中國以高鐵速度,進入高鐵時代。」建國七十年,高鐵為中國鐵路史寫下新篇章。
聞名於世的高鐵質量
中國高鐵享譽全球,不少外國遊客到中國旅遊,必定選擇乘搭一段高鐵,感受 「中國速度」,中國高鐵最高時速可達500公里,平均時速超過300公里,比平均時速約100多公里的美國高鐵快超過三倍。不少外國遊客首次乘坐中國高鐵,時也會給這個速度嚇呆。前加州州長布朗乘搭高鐵的時候,更一臉羨慕的說: 「很高興能乘搭中國高鐵。」不少旅客亦會特意合照留念。
除了速度快,中國高鐵還出名平穩。有人做過測試,將一枚硬幣豎着放在車窗邊,幾分鐘之內硬幣依然屹立不倒。
為人與物通達其流
其實,中國早幾年幾經艱辛,才成功從外國引入高鐵技術,最終發展出自己的高鐵系統。2004年鐵道部啟動高鐵招標採購,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四間高鐵製造商,也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鐵道部巧妙地利用他們互相競爭的關係,掌握談判主動權,最終以市場換取技術。
經過多年的研究,中國高鐵技術終於青出於藍勝於藍,不單止修建了全球最長的高速鐵路網絡,還自行研發出全球最快的高鐵,至2008年開始中國正式踏入高鐵時代。
高鐵雖然不是中國發明,但可以說是因中國而發揚光大。截至2018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高達29,000公里,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三分之二。未來高鐵網絡還會由 「四縱四橫」擴展至 「八縱八橫」。
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低頭學習到世界領先,背後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鐵路人砥礪前行。近年中國高鐵技術更出口到其他國家,為 「一帶一路」打下堅實的基礎。高鐵不單止改變城市之間的距離,還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讓中國高鐵繼續震撼世界。
中國高鐵小知識
中國大陸人口眾多和流動頻繁,對作為大眾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鐵路需求巨大。而中國大陸各地氣候和地形不一,也為高鐵建設帶來挑戰。因此,中國大陸將特有的路線建設、營運調度系統、通信和網絡系統、機械、材料進行相互配合,建成了針對不同氣候、不同地形的高鐵,例如經過零下40度高寒地帶的哈大高鐵、全球第一條環島高鐵和最南端的高鐵─穿越熱帶地區和颱風頻發環境的海南環島高鐵、經過大風區和戈壁沙漠的蘭新高鐵和隧道長度超過總長度一半的貴廣高鐵。
中國高鐵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促進沿路地區的經濟發展,也使得中國大陸進一步邁向 「高鐵社會」,使相鄰省份成為一日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