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姚彬 樂做牛下「開荒牛」

時光倒流至2008年,張姚彬剛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正在思考下一步去向。 「當時有同學的媽咪是陳鑑林議員的助理,問我有沒有興趣去他們那裏做暑期工。」 於是,張姚彬在機緣巧合下踏足地區工作,一做就是11年。

「我讀的是中國法律,與澳門法系比較接近,另一條出路是到澳門讀碩士。」張姚彬接受《龍週》專訪時憶述,他當時已向澳門交了碩士課程申請表,並接到面試通知,但最後選擇回港做暑期工,希望藉此擴闊視野。當時立法會仍未遷至金鐘,議員辦公室設在中區政府合署,這裏也成為張姚彬從政生涯的起點。

難題中成長

後來牛頭角區議員陳國華聘請助理,張姚彬把握這機會,正式成為地區工作者。 「我什麼都不懂,師傅(陳國華)鼓勵我邊做邊學,最緊要是有心。」張姚彬坦言一開始並不容易,他要花很多時間了解各項政策,才能妥善處理街坊的需求。

2012年,牛頭角下邨完成重建,居民陸續入伙,但邨內很多設施仍未到位,張姚彬憑着年輕人的衝勁,勇闖牛下做 「開荒牛」,之前累積的經驗大派用場。當局在2015年將牛下劃為新選區,張姚彬決定參選,結果順利當選觀塘區議員。

但張姚彬在政途上絕非一帆風順。2015年爆發的公屋鉛水事件,是他最難忘的經歷之一, 「因為鉛水事件,我跟足三年幾!」有一段頗長的時間,張姚彬的名字和 「鉛水」兩個字在報紙上形影不離。現在說來輕鬆自若,事實上當時他和同事們所受的壓力不足為外人道。

0712QC005_
▲張姚彬在區內深受街坊歡迎

鉛水事件跟足逾三年

「最先出事的是啟晴邨,但我們這裏被選為換喉試點邨,幫居民入屋換喉。」可是並非每位街坊都明白前因後果,張姚彬要先做家訪解釋情況,得到他們同意後,再逐家逐戶約時間施工,最後還要讓水務處檢驗水質,確保安全。

投身地區工作後,張姚彬一直堅定前行,並因應種種困難加速個人成長。

「投身了這行,越來越覺得自己要多一些承擔。」他說,每次向政府提交書面報告反映市民訴求時,必定做好資料搜集,一方面方便官員了解詳情,另一方面有助加快解決事件。

區議員不是萬能,並非事事都能圓滿解決,或滿足所有街坊的訴求。張姚彬強調,得到街坊理解十分重要,區議員作為市民和政府之間的橋樑,必須要做好溝通工作。以牛頭角街市加裝冷氣為例,拖了很多年都未落實,他形容 「傾到牙血都出埋」才有共識,因為當中牽涉技術及商戶訴求等問題。

0712QC004_
▲張姚彬到幼稚園講解地區工作性質,學生送贈畫作紀念

小學時期已是籃球好手

張姚彬在區內的服務對象包括公屋、居屋和私樓住戶,共約兩萬人口。他每天平均收到30至40個來自街坊的手機短信,加上擺街站、巡區、開會等,日日忙足十幾個鐘,實在難以在生活和工作之間取得平衡,幸得家人體諒,才可全情投入工作。

原來自小學開始,張姚彬已是籃球健將,積極參加校隊比賽。他認為打籃球可以培養團隊意識,對學習和工作很有幫助。畢業後,他仍會偶爾相約朋友打波,亦會參加一些地區組織的比賽,一顯身手。

0712QC007_.jpg
▲牛頭角下邨住了不少年輕家庭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