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是傳統舊區,長期面臨樓宇老化、日久失修等問題。在該區從事地區工作的南昌東之友總幹事陳龍傑,對每一位街坊的求助都非常上心,除了因為他三代均住在深水埗區的石硤尾,更是源於這裏濃厚的人情味。
冀為街坊解決居住醫療兩大難題
陳龍傑的辦事處位於石硤尾街一幢舊樓,附近是各式各樣的舊式樓宇,盡顯深水埗區的特色。接受《龍週》訪問當日,陳龍傑風塵僕僕地趕到辦公室,手裏拿着數朵手工花。記者細問之下,才得知他剛為區內的街坊送上手工花,慶祝母親節,隨後便趕來接受採訪。
「居住、醫療是區內居民面對的最大問題,只有解決這兩項民生議題,才可以做到人人安居樂業。」陳龍傑直截了當地點出眼下深水埗區的問題。而這亦是他一直為居民奔波所希望解決的難題。
他指出,深水埗區的居住問題可以細分為兩方面,首先是石硤尾邨有9座逾40年樓齡的舊式公屋,仍未納入房委會石硤尾邨重建計劃, 「有關舊式公屋已有逾40年歷史,樓宇結構老化,不少單位經常出現石屎塌下等情況,居民的生活飽受困擾,一直希望政府可以盡快落實重建時間表,為他們提供合適住所。」
除了石硤尾邨重建問題,另一個居住問題便是區內隨處可見舊樓。陳龍傑解釋,深水埗有不少唐樓舊樓,到達一定樓齡需要強制維修,但不少大廈沒有業主立案法團,難以籌組維修事宜,當中亦有長者業主難以繳付數萬元的維修費。有見及此,他會協助一些大廈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亦會為長者業主申請政府的資助,為街坊到處奔走。

爭取設置臨時診所
陳龍傑指出,石硤尾健康院即將重建,很多居民擔心要到較遠地方求診,故他也向政府反映居民意見,終於落實在鄰近的石硤尾邨六期商業設施中設置臨時診所,如常為附近街坊提供醫療服務。由於區內缺乏假日政府門診服務,亦沒有牙科服務,他將繼續爭取有關服務可於區內開展,令居民的健康得到進一步保障。
面對區內大小民生問題,年紀輕輕的陳龍傑沒有一絲怨言。他向記者簡單描述其日常的工作流程, 「早上至中午處理街坊的查詢,到晚上則要到不同大廈與業主開會,協助他們籌辦維修大廈事宜,周末或假日則有各種不同的社區活動,和街坊一齊參與。」他說,這份工作意義重大,家人很體諒及支持,令他可更全心全意投入社區工作。

逾100人義工團 關係如家人
陳龍傑一直熱心服務社區,這份熱情亦感動了許多街坊,現時有逾120名由街坊組成的義工團,不時與他一起為區內居民提供支援服務。每當有活動需要義工幫忙,很多義工都會不問因由主動出席,「大家不為利益,皆盡力去服務社區。」
陳龍傑深有感觸地說,義工團和他的關係如同一家人,大家會互相關心、幫忙、守望相助, 「我有時工作太忙碌,附近街坊、義工就會帶飯餸、湯水給我。這份濃郁的人情味令我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