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濕的大致表現及處理方法,已在前兩次文中交代過了。今次我們來談談最後一環:拔罐與艾灸祛濕。
拔罐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相對操作方便,似乎很適合自我養生,祛除濕氣,且一般人都能買到相關器材。有傳統的火罐,也有純借助氣壓拔罐的真空罐、矽膠罐等等。然而各位必須要知道,拔罐是有消耗性的。譬如體內氣血充足、或有熱的人,拔罐後留下的印會較深,可能呈紫紅色;但若然本來氣血較虛的人,一般是很難留下罐印的。因此拔罐實際上是一種將身體的氣血向外開散的療法。對氣血充足的人可祛濕,然而對身體較虛的人士,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六十歲以上的朋友們,多半是 「外強中乾」,建議就不自行拔罐了。
至於艾灸,是通過在人體經絡上燒灼艾條、艾絨,而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氣血的運行通暢,代表身體代謝機能增加,這樣能令濕氣,也就是身體內病理性的水液更有效的排出體外。艾灸中的艾絨,其實就是中藥「艾葉」。它味苦性辛溫,本來就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因此需要注意的要點,剛好與拔罐相反,身體氣血充足、或有熱的人士,反而容易加重體內的熱,致代謝機能亢奮失常,濕就更難去除。反而適合氣血虛的人士。
不論何種方法,只要能順應個體差異就是妙法,順應天氣、順應自然,病必可去。
蔡梓銘:香港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