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歲的龐智笙,是一位平面設計師。他和家人多年來一直住在油塘的公屋,單位面積細小,只能勉強間隔出兩間房,一間父母住,另一間予弟弟住。他自己則睡大廳。
隨着年紀漸大,龐智笙的煩惱也來了。他和女友拍拖多年,開始有結婚的打算,可家裏實在太小,無法再容納一個人,唯有考慮置業。
然而,龐智笙慨嘆,現在要申請到公屋可謂難於登天,而 「私樓上車盤動輒要一、二百萬的首期,就算我工作十多年儲到數十萬元也沒有用。」他只好轉向租樓的方向考慮。
買樓無望 擱置結婚大計
可是龐智笙一詢問,才發現租樓成本原來也不低。以觀塘區為例,唐樓要八、九千元租金,稍為好一點的單位更要一萬多元, 「再扣除生活上的基本開支,我的工資可以說是所剩無幾。」龐智笙不甘心白白交租幫人供樓,於是結婚大計只好擱置下來。
龐智笙向《龍週》記者表示,目前樓價太昂貴,希望政府可以放寬青年首次置業時的按揭成數,協助年輕人盡早置業。另外,當局也應該提高居屋分配名額的年輕人比例。
他苦笑說: 「每當有新居屋推出,我們幾個青年朋友就會找餐廳一起填表申請。但最終公布名單時,都無一個人能抽中,年輕人要抽中居屋的機會太微了!」
本港房屋問題嚴峻,年輕人的住屋需求尤甚。龐智笙面臨的困境,只是近年本港青年住屋問題的冰山一角。
根據跨國測量師行世邦魏理仕最新發布的《全球生活報告》顯示,本港平均住宅售價高達968萬元,蟬聯全球房價最高城市榜首,連奪五連冠,平均樓價較排第二位的新加坡高逾四成。
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今年年初發表2018年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調查結果也顯示,香港樓價已連續第9年 「問鼎」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要 「不吃不喝零消費」近21年才能買到樓,被評為 「嚴重不能負擔」級別。

逾60%年輕人有意申請公屋
面對樓價高企,不少港青無力購買私樓,只好轉向申請公屋。公屋聯會及新論壇在去年5月9日至28日訪問了2663名市民,包括1048名18至40歲年輕人,了解他們對住屋需求的意向。結果發現,18至40歲年輕受訪者申請公屋及買居屋的意欲高於整體受訪者。在18至25歲受訪者中,62%有意申請公屋,72.5%有意買居屋。
然而,年輕人要成功申請到公屋談何容易。根據房委會的最新數字,截至去年12月底,約有15.02萬宗一般公屋申請,非長者一人申請個案約11.74萬宗,兩者合共達26.76萬宗。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仍然維持在去年9月的5.5年歷史高位,並無改善。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出席立法會會議時承認,由於土地缺乏,房屋供應出現樽頸,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現為5.5年,相信未來幾年情況不會有大幅改善。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私樓樓價飆升、資助房屋供應不足,令住屋問題情況持續,窒礙了青年向上流意欲, 「很多年輕人由於對前景沒有期望,改而追求物質享受,如經常出外旅遊,變成 『月光族』。」
他指出,與此同時,愈來愈多年輕人申請公屋,有人為求符合申請公屋資格,甚至向上司請求凍薪,情況到了一個極度扭曲的局面,令人不勝唏噓。
招國偉批評,目前與青年住屋、置業相關的政策散落於不同的決策部門,青年發展委員會作為高層次的督導委員會,功能是擔當政策統籌的角色,可對青年住屋問題作出綜合性的研究,但該委員會成立至今,一直不重視青年住屋問題,所謂重視青年人的 「三業三政」,似乎只限於紙上談兵。
成立「住屋聯席」 促關注青年訴求 有見政府在青年住屋問題上遲遲未有動作,公屋聯會去年8月聯同15個青年團體成立 「關注青年住屋聯席」,關注年輕人上樓難的問題,希望可以聆聽不同青年的聲音,令政府更加關注青年住屋問題。
聯席亦提出多項優化青年住屋的政策建議,期望引起社會各界深化討論,建議包括優化置業措施,恢復首次置業貸款計劃;提高青年核心家庭居屋揀樓優次;增加 「白居二」計劃單身人士配額比例;放寬首次置業人士按揭成數;以及引入以首次置業人士為對象的賣地條款等。
最近一段日子,聯席又發起 「我要青年住屋政策」聯署行動,以街站及網上聯署等形式爭取市民簽名支持,要求青年發展委員會正視年輕一代的住屋需求,及早制定青年住屋政策,為年輕人提供更多住屋選擇。
招國偉透露,聯席跟青年交流,了解他們對房屋議題看法後,稍後會整合各方意見並撰寫一份完整的報告,交給青年發展委員會,並期望跟主席兼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會面,提出年輕人的置業訴求和相關建議。

建單身宿舍 解燃眉之急
本港私樓樓價高,而輪候公屋又需時,大部分青年難以上車,怨氣漸大。近年政府開始改變策略,資助一些團體興建單身青年宿舍,為年輕人提供低於市值租金的租住宿位,以解決其住屋的燃眉之急。
元朗青年宿舍料明年底可申請
其中,由恒基主席李兆基捐地興建、保良局營運,位於元朗馬田壆的全港最大青年宿舍,在今年3月中旬舉行動土禮,預計提供1680個單人與雙人宿位,月租約2000元至4000元,最快明年底接受申請,預計2021年第三季落成。
招國偉認為,青年宿舍能紓緩短期的青年住屋問題,不失為是好事。但現時的公屋輪候冊中有數萬名年輕單身人士,約3000個單身青年宿位只是杯水車薪。
要變相捨棄公屋 招國偉補充,單身青年宿舍政策尚有兩大問題。一是首次租期最少2年,總租期不得超過5年;惟住戶必須放棄輪候公屋的資格,成本高。二是宿舍租金約為市值的6成,較公屋的約1000至2000元為高,吸引力沒公屋大。
他表示,有團體推出 「儲蓄計劃」,由青年自訂儲蓄金額,團體則會提供額外資助,該計劃的原意甚好,但若能把宿舍租金改用公屋租金徵收,可以直接為年輕人帶來更多的儲蓄。
招國偉也是「苦主」
招國偉今年40歲,擔任公屋聯會總幹事多年,一直為市民爭取住屋權益。但不說不知,原來他也是樓市問題之下的 「苦主」。他透露,目前居於公屋單位中,幾年前有了小孩後,感覺居住空間細小,一直想往外置業,為家庭改善居住環境, 「但私樓價錢高,而購買綠置居、居屋單位殊不容易,只好繼續等待」。
招國偉指出,在樓價高企的困局下,大部分年輕人都面對 「向下流」的危機,怨憤日深。他認為,年輕人作為香港未來的動力,有關情況值得社會各界關注。而要長遠解決青年的住屋需要,政府應從多方面着手,尤其是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