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恒 恒心 愛心 扎根社區

《龍週》記者與李嘉恒做訪問,約了在樂華社區中心門外。當天下午,他要在這裏擺設街站,向街坊派發賀年揮春,以及安排打流感針的資訊。

現場所見,從搬枱、搬櫈,到掛宣傳橫額,整個街站全由李嘉恒一手一腳去做,身邊雖然有幾位義工,但均為長者。李嘉恒不捨得讓他們做這些粗重的功夫,於是自己包辦了幾乎所有的擺設街站的工作。工作雖然多,但李嘉恒做得一絲不苟,宣傳易拉架的擺放位置和角度、橫額懸掛位的高低,都經過仔細的考慮。

街坊讚做事勤力認真

其間,不時有街坊路過,向李嘉恒查詢各種社區資訊;亦有長者專門前來送他一個漢堡包、一包檸檬茶,表達對他工作的支持,連聲稱讚李嘉恒 「做事好勤力,好認真」。

2017QC002_.jpg
▲社區長者誇讚李嘉恒的工作做得認真細緻

外表斯文的李嘉恒,原本是工聯會陳婉嫻、黃國健的助理,一直在金鐘立法會大樓工作,協助處理立法會有關政府政策的事務。後來,他決定到樂華邨從事社區服務,開始新的工作體驗。

「我是2013年落樂華區的,以前的工作主要是做政策文件和數據,落到地區後,發現地區工作與立法會工作有很大的分別。」李嘉恒指出,地區工作不能只靠數字就可以表達得了,街坊所關心的許多問題,也不是靠一兩項政策就可以解決。

從2013年至今,已有5年多地區工作經驗的李嘉恒,對地區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說: 「做政策研究工作,常常從宏觀的角度,從大範圍去看問題,但卻容易忽略了基層居民的需要。我到地區工作後,看到了這樣的盲點。」

他發現,一些社區問題之所以長期未能解決,主要是政府部門的官僚主義問題,基層的政府部門不願做,或不想做,隨便找幾個理由敷衍過去, 「所以許多工作需要有人在地區了解和掌握,再將實情反映給政府的決策部門,這樣才能有效地推動地區發展。事情得到落實後,還要有人去監察政府部門。」

2017QC001_
▲這對長者夫婦為李嘉恒送來漢堡包,支持他的工作

爭取避雨亭、機場巴士

李嘉恒以樂華區為例說,該區有一些社區問題,居民反映了十多年,也透過立法會議員向政府的相關政策局反映,政策局在大方向亦沒有不同意見,但落到地區,卻仍然寸步難行。

譬如,樂華邨的居民一直希望小巴站興建一個避雨亭,但事件拖了十多年都無法落實,經了解原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房屋署。後來,李嘉恒經過據理力爭,成功推動當局建了一座避雨亭。這令李嘉恒更加倍去了解地區情況,以便向政府反映。他希望推動解決樂華邨未有機場巴士服務、未有通往九龍灣的升降機等問題。

李嘉恒認為,地區工作要做得好,必須有細緻的地區工作,也需要有對政府運作和政策制定的理論認知,更要有能與政府溝通的技巧,而他過去在立法會的工作對地區工作有幫助。除此之外,他還在城市大學修讀公共行政管理的碩士課程,不斷提升自己的地區工作。

2017QC007_
▲組織樂華邨互委會主席就小巴總站避雨亭向立法會提出申訴

組織家長小朋友探訪長者

樂華邨的長者比例高,李嘉恒的許多社區工作也和長者服務有關。不過,近年邨內多了不少年輕家庭,不少家長忙於工作,甚少時間照顧小朋友。對此,李嘉恒也為小朋友和家長們提供更多服務,為他們創造親子時間。

李嘉恒更將服務長者及關顧年輕家庭結合起來。 「我們舉辦過探訪區內長者的活動,讓家長帶着小朋友一同去探訪長者,結果效果很好,活躍了社區氣氛,亦增加了互相關懷的人情味。」他說。

2017QC006_.jpg
▲組織區內家長及小朋友探訪長者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