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46歲的工聯會觀塘地區服務處主任梁力,目前服務樂華邨。或許是長期做社區服務的關係,《龍週》記者採訪他時,很輕易就能感受到一股親切感。
梁力於2011年加入工聯會,開始其服務社區之路。他憶述,當初加入工聯會,主要是認同該會的理念,即幫助勞工階層爭取權益,加上自己一直有為社區服務的心志,所以透過朋友介紹到工聯會工作。
多年從事社區服務工作
梁力在做社區服務之前已工作多年,人生經驗豐富,所以做社區服務不但貼地,在待人處事方面也相當接地氣。他認為,這正正是其優點,幫助他把社區工作做得更好。
梁力指出,在一個社區中,越多朋友越好,因為自己只有一雙手,而社區這麼多人,就算做足一年365日亦不足夠,難以服務全區的人。而社區幹事的角色就像是一道橋樑,通過這道橋樑去發動鄰里互助的關係;同時,在活動中街坊如果有問題,亦可以直接找他解決,這是做社區服務的最佳形態。
「例如我們不時會搞一些演唱會,並訂定規則,就是所找的義工都會是住在樂華邨或附近的人,由他們服務本區的街坊,那種親切感只有住在同區的人才能做到。今日演唱會結束,明日義工與街坊相見,便是老友。」他說。
為了與街坊緊密接觸,梁力不時會籌辦一些社區活動。在長者方面,主要是旅行、茶敘或探訪活動。他說: 「長者去旅行不容易,原因包括子女不會同行,若讓老友記自己去,子女又不放心。但辦事處與街坊建立了深厚互信關係,他們都會放心讓老人家參加工聯會的旅行團。」

籌辦活動 加強與街坊接觸
梁力指出,事實上,很多參加者本身也是義工,當他們參加旅行團時,便自然成為旅行團的義工,照顧團中需要照顧的人。因此,老友記參加工聯會所辦的旅行團時,絕對會較在外面所報的團有趣得多。
他說: 「街坊反應好,不是景點如何靚,食住如何好,而是大家都是好朋友,一齊去玩,便會感到樂趣無窮,享受整個旅程。」
婦女方面,梁力表示,會策劃一些親子活動、DIY及帶小朋友去平時少去的地方,如國泰城、軍營等等。這類活動由於具有內涵,有一定知識性,往往很受婦女歡迎。
青少年方面,梁力則會舉辦功課班,邀請一些十多歲的中學生做義工,輔導年紀更小的小學生,好處是小學生得到一對一的輔導之餘,中學生義工亦可藉此機會鍛煉教人的能力,實行教學相長。
他認為,不論是長者、婦女或青少年的活動,都需要有內涵的交流,令參加活動的人從中有得着,這樣便會繼續參加日後的活動。

為街坊獻唱 炒熱社區氣氛
梁力所服務的樂華邨,是一個人口逾2萬的舊屋邨,當中居住着不少長者。梁力自小受到家庭薰陶,對唱歌、粵曲等稍有涉獵。他出來工作後,本來已較少唱歌,但做社區工作時,卻發覺原來有很多老人家喜歡粵曲。
梁力指出,當他早上陪長者晨運或者早上做街站時,經常發現不少老人家會帶着一部收音機聽粵曲,這些粵曲載着老人家年輕時的回憶。他說: 「我做社區工作,除了幫助街坊解決問題,也希望令他們開心,於是我又開始再唱歌,再唱粵曲,早前更為街坊舉辦了一場演唱會,反應相當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