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天氣開始轉變,市民亦應調整養生方式。專家提醒大家,夏秋換季養生要注意以下五大事項。只要大家在衣、食、住和行各方面多加留意,就能輕鬆養生健體,以健康體魄迎接秋天!
1 早睡早起
夏天晝長夜短,但踏入秋天就開始變得晝短夜長,故我們也要調整睡眠時間。最好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爭取晚上10時前入睡;如每天比夏天多睡1小時左右就會精神飽滿。反之,晚睡早起,睡眠不足,就容易導致精神不振,久而久之更會令抵抗力下降,容易染病。
2 防暑防曬
雖然踏入秋季,但很多時候依然暑氣未消,應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曬。千萬不要以為踏入秋天就可以停用防曬產品。事實上,初秋的紫外線跟盛夏的一樣強,再加上秋天比較乾燥,陽光更容易曬傷皮膚,故大家仍要像夏天一樣做好防曬措施。
3 衣着適宜
初秋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因此我們要適當增減衣物。早晚比較清涼,最好穿上薄外套。中午氣溫較高,要注意及時抹汗,切忌汗濕衣服。晚上睡覺時也要適當的增減被單,若遇到高溫天氣需要開冷氣,亦應將冷氣溫度調至攝氏25度左右,以免着涼。
4 滋潤補水
乾燥是秋天最大的特點,因此秋天一定要注意滋潤補水。膳食方面,宜以滋陰潤肺為主,平時要多喝一些滋陰養肺的湯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品。此外,秋天濕度較小,皮膚很容易變得乾燥,甚至痕癢,平時應多喝水,選擇適合自己潤膚產品,防止皮膚乾燥。
5 適量運動適量的戶外運動可以促進脾氣運化、改善胃口。不過,根據中醫理論,夏末秋初的濕熱仍比較重,戶外運動要以出微汗為宜,忌大汗淋漓。運動健身時要堅持適量原則,不宜做劇烈運動,宜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紓緩的運動,最好選擇早晚天氣涼爽時進行。
初秋進補五寶
秋天是適宜進補的季節,但中醫專家認為,初秋和晚秋的進補食材不盡相同,以下五種食材適合在初秋時節進食。這些食材既能滋補養生,又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身體素質,堪稱「初秋進補五寶」。
山楂
山楂除了有開胃消食之效外,還有活血行氣的功效。每天喝一杯山楂茶就有明顯的降低血清膽固醇、降血壓、利尿、鎮靜等功效,還可以強心、擴張血管、讓面色紅潤。
黃鱔中醫認為黃鱔有補益氣血、溫陽益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食用黃鱔能夠有效補氣益血,對於強健筋骨以及保健肝臟效果也很好。若用鱔魚搭配豬肉煮食,效果更佳。
雞肉雞肉性溫,味甘,有益氣、補精、養血的功效,無論氣虛、血虛、腎虛,皆宜食之。其中,老母雞的滋補養氣療效最佳,因為老雞脂肪較少,即使消化力較弱的人也很容易吸收,不會虛不受補。
黑豆黑豆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含有人體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各種微量元素。在秋天多吃黑豆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還有養顏美容、緩解便秘、補腎強腎等功效。值得注意地是,黑豆是高嘌呤食物,痛風和腎病患者應該避免過量進食。
豬肝豬肝含大量鐵質、蛋白質、維生素、肝糖等營養成分,是補氣血的佳品。適量進食豬肝可以調理氣血、提高人體造血功能,還能預防佝僂病以及缺鐵性貧血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