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誰是淳于髡(粵語:坤音)嗎?光是這個名字就已經很難讀了,但是關於他的故事卻不少。
淳于髡是齊國的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善於辯論,是戰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而在中國的酒史上,淳于髡也十分有名,倒不是因為他酒量大。而是因為他能成功地說服齊王節制酒宴,居安思危,挽救了國家。
淳于髡是齊威王的得力助手,經常代表齊國出使各國,從未使齊國蒙羞。但偏偏當時齊威王不聞政事,沉浸於酒色之中,政事都推給政卿大夫。官吏混亂,諸侯各國紛紛入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群臣心急如火,皆莫敢諫。由於淳于髡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諸侯之間,不辱國格,不負君命。他說話威王還是聽的,只是不能犯顏直諫,而要發揮他巧言善辯機智幽默的本事,用隱言微語的方法。有一次齊威王擺宴慶賀,召淳于髡並賜酒。齊威王問其能飲多少酒時,淳于髡把握機會說:
「大王賜酒給我喝的時候,旁邊有執法,後面有御史,我只敢跪伏在地上喝,所以喝不到一斗就醉了;有次父輩的客人親自來我家,我捲起袖子,將手臂束起,長跪着彎腰鞠躬服侍敬酒,我偶爾喝到剩下的殘酒,再向他敬酒祝壽,這樣幾次,喝不到兩斗就醉了;有次很久沒見面的朋友,突然看到了,高興的說些舊事私話,大約喝了五六斗就醉了;有次參加了鄉里民間的聚會,男人與女人們不分性別雜坐一起,按順序敬酒留下,下下六博棋,玩玩投酒壺的遊戲,互相吸引成對,也牽着手不罰酒了,彼此雙眼直視。對方喝醉到連耳環和髮簪都落下了,我偷偷出聲跟着哼歌,喝了八斗,也醉了二到三分。一直到夕陽西下,酒席將散,用同一個酒樽喝酒,大家靠緊而坐,男人女人在同一張席上,鞋子胡亂擺在一起,杯子和盤子像狼窩的雜草。直到屋子裏面的燭火滅了,主人將我留下送走客人,解下了綢緞的短衣,我微微聞到了香味。在這個時候,我的心中最高興,可以喝一石酒。」
齊威王一聽,知道淳于髡在暗諷自己在朝廷大擺酒宴,內心正在不悅時,還沒等來得及發話,淳于髡又說了: 「大王啊,酒極生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臣不想喝一石而爛醉如泥,大王也一定不願因狂飲而殤國政吧。如果一日飲酒,三日寢之,國治怨呼外,左右亂乎內。上離德行,民輕賞罰,國將不國,君將不君,節制酒宴,勢在必行也!」
齊威王聽罷,沉思良久,幡然悔悟,罷徹夜之歡,除淫靡之風。此後,齊國文有淳于髡輔政,武有孫臏統軍,躋身戰國列強,而淳于髡也美名傳揚於世永載於史。

知史簡介
- 知史,顧名思義就是知道歷史。歷史不單單是教科書中的王侯將相、治亂興衰,也是我們先祖的生活與文化沉澱,更是一個個精彩而有溫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