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醫經常使用「經方」,甚至稱自己為 「經方派」,這是什麼意思?經方就是經典之方劑,出自中醫經典的藥方。
自古中醫有 「四大經典」之說,而經方是專門指其中兩部著作,漢代醫聖張仲景所寫的《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其中所收載的藥方,一共才只有兩百多首藥方,卻被譽為 「醫方之祖」,中醫的藥方都是基於這些經典藥方發展而來,是方劑理論的源頭,因此,只要掌握這些藥方的理論,就能夠懂得看病。
這些藥方,在一千八百年來,為眾多醫者所推崇,究其原因,當然是其迅速療效了!經方的美譽,常有「一劑知、兩劑已」的效果,一劑吃下去就起效了,吃兩劑就已經能夠解決問題。
經方的最為神奇之處,是這些藥方十分精煉,跟現代的用藥習慣不同,現在中醫習慣處方十多、二十味藥,而經方的處方,大都在2~7味藥之間, 「藥少而力專」是經方的特別之處,精專針對疾病原因,故此效果特別快,也較為難以掌握,需要醫者診斷精準才能發揮其效果。
經方除了藥味少,其劑量亦有別於現代的用法,雖然藥味少,但藥量相對偏重,一天服用次數一般較多,視乎病情,一劑藥煎煮後分開1-6次的服法,而較常用的是一天服用3次,一天的服藥劑量較多,也是起效快速的關鍵。
李宇銘:中醫學博士、中醫師,中醫經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