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熱播的《BB來了》不單是一齣喜劇小品,對我們這些過來人看來,簡直就是笑中有淚,百般滋味在心頭。作為年輕一代的父母,固然與父母的養育方法有所不同,才引起 「皇后」與 「西太后」的百般趣事。不過,香港對孕婦以及初生寶寶的設施與措施,相對於世界各地的進步可算是緩慢,才會令這種 「後宮內鬥」越演越烈。
女強人生完BB都會變得好易喊
以女主角為代表的女強人,剛生完寶寶後都變得十分容易落下淚來,除了是因為剛剛承受完人生最嚴重的痛楚、情緒難免波動外,一位剛生產完的孕婦體內的荷爾蒙仍未回到正常水平,加上孕婦的傷口仍然很痛,面對家庭加入新成員引致各種生活上的矛盾,新手媽媽忍不住落淚亦正常不過。靜養和調息是新手媽媽這段時間的當務之急,而新手爸爸其實責無旁貸地幫忙和協調,不過大部分 「手停口停」的基層爸爸,縱使想幫也無能為力。
工聯會一直爭取新手爸爸應享有侍產假,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陪伴和照顧新手媽媽。三天侍產假落實後,我們希望五日侍產假可以盡快在明年初可以落實,亦希望政府可以盡快再次檢討,讓各位爸爸可以享有不少於七日的侍產假,令新手媽媽也可以有一個扎實的肩膀依靠,同時協助處理家庭糾紛。說實在,皇后與西太后的糾紛,如非 「皇上」一錘定音,各種後宮風波又怎會平息?
母乳滴滴皆辛苦
母乳作為初生寶寶的最好的食物,在近年又再興起。除了因為營養較好、寶寶容易吸收、免疫力也較好外,餵哺母乳亦有助媽媽收身,符合現代媽媽的需求。不過,新手媽媽的母乳可謂 「滴滴皆辛苦」。除了初生的黃金母乳尤其難得外,從醫院回家後仍要擔心能否 「上奶」,即使上奶後也要周而復始的每兩三小時餵哺一次,甚至待寶寶開始長牙齒後會否把媽媽咬傷,以至母乳營養太好做成 「堵奶」,也是每對新手父母埋在心裏,笑中有淚的小故事。
其實香港有不少公立醫院已成為愛嬰醫院,鼓勵母乳哺育,並至少餵哺半年。但香港不少媽媽面對的卻是因產假過短,當自己身體才剛回復正常,剛上手照顧寶寶就需要開始上班。 十週的產假已廿多年沒有增加,與國際勞組織建議的十四週有四週的差距。香港位列全球最短產假的前茅。但即使是產假不長的台灣,法例亦保障新手媽媽可以請無薪的育嬰假,令新手媽媽在工作和照顧家庭之間取得平衡。現時,政府正在研究將產假延長至14周,並由政府出資津貼產假,我們期望14周產假先是個好開始,其後落實新手媽媽可以享有全薪產假,安心照顧寶寶。
人口政策應該更積極進取 生育配套作為人口政策重要的一部分,為增加勞動力的目的,理應更鼓勵市民生育。但現實情況是,現時政策的目的只是為了不減少市民生育的願望,即是原本沒有打算生育的父母,就更沒有誘因改變他們的想法。不過,世界上各個大都會的生育門檻已經很高,新生一代對養育已沒有多大的願望。因此,政府這個政策目的,實在已是不合時宜,高層次官員應重新檢視,才能令這些問題得以疏理。
何啟明: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