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主持:上月酷熱天氣一連持續15日,但仍未算最熱的季節,高溫的考驗仍陸續有來。
許多人或許會通過常吃雪糕、喝冷飲、吹空調等各種方式解暑,而實際上,這些方式一旦過度,很容易成為疾病或身體不適的誘因,以下六件事更是要慎之又慎,希望大家多多注意,過一個健康的夏日吧。
1.空腹飲茶:刺激腸胃
空腹時,茶葉中的部分活性物質會與胃中的蛋白結合,對胃形成刺激,容易傷胃。還會使消化液被沖淡,影響消化。同時,空腹時,茶裏的一些物質容易被過量吸收,比如咖啡碱和氟。咖啡碱會使部分人群出現心慌、頭昏、手腳無力、心神恍惚等症狀,醫學上稱之為 「茶醉」現象。
2.冷水洗浴:傷血管傷頸椎
酷暑季節,汗流浹背地回到家,總想痛痛快快沖個凍水涼。但體質不佳的人有可能因此而出現頸部活動受限、手腳麻木等症狀。尤其是剛剛回到家時,最好不要馬上對着空調猛吹或立即沖凍水涼。
凍水淋頭易爆血管。人運動後,血液流動快,血管舒張,冷水一澆,血管隨即收縮,而血液仍在快速流動,血管壓力就立即上升,當血管收縮過快血管支持不了壓力自然會破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提醒:當人運動身體熱騰騰時,千萬不要用整盆凍水沖涼,即使喜歡沖凍水涼,最好先用濕毛巾擦一擦,讓身體涼下來,血液流速減慢。
3.睡覺貪涼:易得陰暑症
乘涼時不要在房簷下、通道裏,應遠門窗的縫隙,以防得陰暑症。鍛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不宜做過分劇烈運動,汗泄太多,不僅傷陰,也傷損陽氣。如果嫌天熱睡不着,早上起床後可以開窗通風,上班前再將窗簾拉好。
晚上下班後再打開空調(27度左右),房間門打開互相通風,以保持各房間溫差平衡,營造涼爽環境自然利於入睡。
4.生冷食物:器官受不了
凍飲是解暑的必備神器,不過要是長期凍飲不離嘴,胃腸就會受不了。大量的凍飲進入胃腸道後,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導致消化功能失調,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影響胃腸血液供應,削弱胃腸黏膜屏障的自我修復能力,嚴重還會誘發腹痛、腸易激綜合徵等不適。
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的患者更不宜喝凍飲,因大量凍飲會導致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冠狀動脈收縮會誘發心絞痛。夏天解渴最好還是選擇溫水或涼白開水為宜。如果真想嘗嘗冷飲,每次不要超過150ml (約普通礦泉水瓶的三分之一),每次吃雪糕、雪條不超過一根為宜。
5.大量出汗:脫水肌肉酸
運動過程中,體溫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時補水很容易造成運動脫水。不僅會引起肌肉疲勞,還會導致協調性下降,影響正常的運動。
出汗要適度,如果汗出得太多,人體陽氣隨之流散,陽氣不足則會內寒伏於體內,一到秋天引動寒濕,易發生腹瀉、腹痛等不適。所以要適當運動,晨跑與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每次只要鍛煉到微微出汗、氣喘吁吁就可以了。
6.只吃清淡素食:營養不良
夏季因為高溫,人們喜歡吃清淡的食物,認為這樣解暑,防上火。但是在夏季因為熱量消耗大,更應該讓營養補充全面。
中暑患者應以清淡飲食為主,但可適當佐以魚,肉,蛋,奶等,以保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此外,我們還可以進行耐熱鍛煉,每天抽出一小時左右進行室外活動,可根據天氣情況,進行散步、跑步、體操、拳術等鍛煉項目。經過初夏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之時,即使室內氣溫在28℃~ 31℃,室外氣溫在 36℃ ~39℃ ,人體也不會感覺太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