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暉:中國姓「社」還是姓「資」

看了澳門藝術節的話劇《資本.論》,據說,該劇幾乎被禁,主要是因為劇名緣自馬克思的《資本論》,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可是竟是取材自社會主義中國。創作人別出心裁,在 「資本」與 「論」中間加上一個點號,才僥幸避過禁令。

觀劇期間,豈能不令人狐疑,中國到底是姓 「社」還是姓 「資」?

劇中主人翁夢想做出世界頂級的演出,於是千方百計籌集資本。本來積累資本只為完成夢想,其後卻變成目標,違背了初衷,甚至連舞台都要拆除。這讓我聯想到,中國的先烈本是要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起初也確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卻一窮二白,為了脫貧,展開了改革開放,引入了許多西方的模式,初心固然是想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最終的目的是人人都富起來,個個都變得幸福。然而,在資本的追逐中,會否也迷失自己,最後連社會主義大台都要拆除?還是現在種種資本主義跡象都只是一個過程,最終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習近平提出兩個一百年,全國做起中國夢。中國要走自己的道路,不同於歐美西方,要有足夠的自信和魄力。要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要不忘初心,時時記得先烈如何披荊斬棘,在追求富裕的同時,注重社會公義和平等。在兩個一百年後,人們眼前的中國才是真真正正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童暉:學研社研究員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