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責性侵犯與性騷擾女性行為的「#MeToo」浪潮席捲國際,韓國也不例外,從政界、學界到娛樂圈,多少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被爆出醜陋的一面,令人訝然。
韓國「#MeToo」爆發源於年初一位女檢察官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公開過去逾 8 年間被一位男檢察長性騷擾,之後這場運動越燒越旺,其中,被爆醜聞的演員兼教授趙敏基更疑不堪壓力自殺,到底是畏懼真相揭開,抑或是含冤被未審先判?隨著他的死亡,真相沉底,也燃點了社會對這場運動的爭論。
韓國男女地位從古到今存在極大差異,即使女權如今逐漸抬頭,但在社會上仍然是備受歧視的弱勢,遇到傷害也只能啞忍。「#MeToo」的誕生,的確有助揭發不公,讓女性有機會申訴。
然而事有兩面,除卻勇於公開姓名及面貌的受害者外,網絡上陸續有人撰寫被性侵的經歷,對加害者只有描述未有實名,大眾加以猜測,容易誤中副車牽連無辜者,也令人疑惑運動會否變質。
無論如何,這次運動能引起國民關注已是難得的一步,但能否擴展下去,進一步去導正韓國社會扭曲了的兩性文化,提升平等意識,相信仍有待觀望。
順帶一提,2016 年出版的韓國小說《82年生金智英》,深刻描繪了韓國女性從出生起便受到歧視的情況,面世後引起社會極大迴響,也被視為是「#MeToo」的一顆種子。
沈鴻穎:自由撰稿人、韓國潮流文化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