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年度《財政預算案》,拿出逾五百億元的財政盈餘「派糖」,從數字上講可謂不少,但仍然引發社會上許多批評聲音,究其原因是「派糖」分配不均,有一部分自力更生的基層市民未能從中受惠,
政府當局應從民生的角度出發,進一步讓基層市民感受到政府的關懷。
《預算案》在推動創科發展、扶助中小企、減輕中產負擔、安老助弱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回應社會上的一些訴求。平情而論,政府在這些方面確實採取了較以往更有力的措施,筆者亦希望這些措施對未來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能起一定的作用。
但政府用於民生方面的「派糖」措施,仍存不足之處,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未能惠及中低收入的基層市民。今年政府錄得近1400億元財政盈餘,市民期望政府能讓更多市民能從中受惠,紓解民困。
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政府這次在民生方面的 「派糖」措施,紓解了中產階層的壓力,領取綜援及長者津貼的貧困人群較以往有更大的補助,但對於收入萬多元至兩萬元的基層市民,卻缺少必要的關顧措施,這一點確實存在不足。
筆者希望司長能傾聽市民的意見,更好地應用財政盈餘,讓更多市民受惠於經濟發展的成果。具體的建議有很多,例如,凍結公屋租金加價,將2元乘車優惠擴展至全日制學生及60至64歲的長者等。
陳國偉:經民聯區議員、深水埗區議會長者及康復服務工作小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