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20多歲的顏寶鈴從福建移居香港,與丈夫一起打拚創業,如今已成為上市公司老闆,是帽品業無人不知的實業家。去年12月,這位「帽后」更在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以高票連任成為「票后」,延續其為國為港貢獻的心志。
「一帶一路」先行者
提起孟加拉,大部分人往往會將這個國家與貧窮和落後畫上等號,但身兼飛達帽業公司副主席的顏寶鈴卻獨具慧眼,4年前選擇在這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廠製帽。
「若不是落後,哪會有商機?」顏寶鈴接受《龍週》專訪時表示,數年前她的公司正經歷困難時期,由於內地經濟進入新常態、年輕人不願入行等,在內地開廠的成本不斷上漲。她不甘坐以待斃,積極為業務尋找「第二春」,機緣巧合下找到孟加拉。
憑着這份衝勁,顏寶鈴成功帶領公司「走出去」,「本來100多人的工廠,變成4500人;本來每月數萬件的生產,變為每月400萬件。」她說,一個地方有生計就能聚集人口,公司的廠房所在的村莊本來只有約400人聚居,現在已變成15000人,當地政府更把村莊命名為「飛達鎮」。
顏寶鈴透露,正因為成功「走出去」,平衡了整體業務,使深圳的廠房得以維持下去,一班工人不用失業,「有工人才有我這間公司,我不想做沒良心的僱主,所以蝕錢都要做下去。」 「上山下鄉」磨煉意志 顏寶鈴坦言,到孟加拉開廠這條路不易走,當地一天可以停電20次,遇着下大雨要用牛車代替汽車進出,環境惡劣。由於難以找到合適的人當這苦差,她唯有親身前往作開荒牛。在初期,她每月至少要三次飛往當地,同時兼顧在港的業務,能有休息日已是奢侈, 「要成功就一定要有付出,即使有再好的 政策,都要人有夠膽深入虎穴,才能得虎子。」
不怕吃苦,全因小時候經歷過文革,鍛煉出過人意志。顏寶鈴認為,受過挫折的人內心更強大,更知道要追求和把握機會。「祖國培育我,香港成就我。」香港為顏寶鈴提供了發展事業的平台,改革開放等國策帶給她各種機遇,她對此滿心感謝。
善待員工回饋社會
顏寶鈴懂得感恩,不忘回饋社會,尤其重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這一身份。這次連任,她設立了三個工作目標,包括爭取婦女平等機會、地位、待遇;加強推動內地與香港青年交流;以及幫助中小企把握「一帶一路」和大灣區機遇。

除了港區人大代表,顏寶鈴還有多個公職在身,而且全都盡心去做。而受父親影響,她對教育這一範疇特別關注。「他認為讀好書才能有理想出路,所以當我剛來港時,他鼓勵和支持我學好英文。」她指,當年聽從父親的建議,對其日後發展事業有莫大幫助,因此她在孟加拉不只賺錢,亦興建中小學,讓員工孩子有書讀。
周末變身家庭主婦
顏寶鈴與丈夫的事業在淘大花園開始,當時以客廳為辦公室,丈夫在家印商標,顏寶鈴到外面接訂單,同心合力,由80年代做洋行生意,到90年代在深圳 開廠,至2000年公司上市,一步步邁向成功。
待人誠懇,加上事事親力親為,令顏寶鈴的事業出色。但這位女強人坦承因事業心重而對家庭有所虧欠,所以她再忙也堅持在週末為家人煮飯,「每逢週 末,你都可以在九龍城街市見到我。家人告訴我想吃什麼,我便去買餸煮給他們吃。」
顏寶鈴自言是傳統女性,事事以丈夫為首,故公司主席一定由丈夫擔任。「早年實在太忙,現在每個月都陪丈夫去旅行。」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