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外國某些輿論對所謂虛擬代幣炒作,香港也興起所謂虛擬代幣的「投資」。所謂「虛擬代幣」,本身是由電腦運算的一組編碼,本身沒有幣值,也不能作流通和交換,既沒有貨幣功能,也不能作儲蓄和保值,也不用說升值了,這堆編碼的背後,根本沒有具認受性的官方機構或銀行作監管、統籌或「發行」,只靠「炒消息」和「炒賣」,也怪不得有評論認為虛擬代幣只是一個層壓式騙局。
與其把「它」形容為「虛擬代幣」,不如直稱「虛擬代碼」,反正是「虛構」的,所謂「挖礦」,也只是哄「投資者」簽署服務合約,無本生利,購置高運算值的電腦來計算產生一組「代碼」而已,本身沒有多大意義,沒有等值的黃金或貨幣作儲備,仿如一張廢紙,不但耗電,也沒有可供「交易」的平台。有「消息」指, 「虛擬代幣」有黑市市場,那又只是「放消息」讓「創造者」更能脫手套現的把戲而已。
若筆者拿「一枚虛擬代幣」(其實為一個編碼)去超市購物,並要求收銀員找續,相信只會引來恥笑和臭罵,這正正是反映一般人的正常態度,對「虛擬貨幣」採取零認知、零認受,因為一個電腦編碼根本分毫不值,沒有價值和不被接納,更加缺乏「等值交換」的條件。
香港特區政府和金融管理局須及時制定指引,防患未然,以正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