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療 鼻通目明因何來



茶療 鼻通目明因何來

本版主持:香港不產茶,但世界各地的茶在這裏都能找到,令人眼睛一亮還在茶療,像香港浸會大學竟然有茶療課程。

在觀塘的一間雅致茶室裏,採訪香港茶療學會會長、前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持續及專業教育部主任、碩士生導師衛明先生,話題從他研製的針對鼻敏感的特製茶開始。

P16A.jpg

無論在香港,還是在內地、台灣,剛剛還流鼻涕的茶友,在參加品嘗體驗後,症狀明顯減輕。
我最關心的是口感:如果充滿藥味,吃藥豈不更方便?在觀塘茶室,我驚喜地發現,完全是原茶,選的是單叢的茶種,只是制作工藝運用了特別的方法,沒有任何其他的添加。一句話,口感還是不錯。

衛老師說,鼻敏感、過敏性鼻炎這類病人是非常痛苦的。中西醫常常治標不治本,吃了幾天藥又會犯,來回折騰。而我們就找到一種茶,喝了之後症狀就消失了,當然你過一段時間也會復發,但可以繼續通過喝茶防治啊。我目前沒有發現哪種治療方法可以跟它媲美。

陸羽《茶經》曾有「紫為上」的論述,在衛明主任的茶室,他會讓朋友喝茶前先看一下他手機裏顯示的視力表,然後一泡泡茶在談天說地時愉悅地喝下去,十幾分鐘後再看手機裏的視力表,哇塞,竟然可以多看清楚一行。茶的口感雖不是上佳,但也還算不錯,純正的原茶。解密關鍵詞:紫芽普洱茶!

衛明會長告訴我,他行醫超過三十年,對茶療感興趣是因為在臨床工作當中是遇到了這些問題,就是有些病並不是解決不了,比如說糖尿病、高血壓這些慢性病,醫生們是有辦法控制這些病的,但是治療方法比較不容易為人所接受。

他想能不能用個簡單的方法,使得他們在一個很生活化的這個過程當中,而且免除了他的精神壓力來達到這個治療的效果,那這樣子不就是可以起到一個穩定病情,可以得到一個良好控制的作用。

他就是沿著這條路去研究茶療的。他感慨地說:我們中國人用茶用了幾千年,在陸羽提到茶的用途的時候全部都是治病的,也就是說從唐朝的時候茶就是拿來治病的,比如我們講現在最通常見到的叫抑鬱症,那麼抑鬱症本身是很難治的,這個大家中西醫都是覺得很難治的,可是我們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現象沒有,長期喝茶的朋友很少產生抑鬱症的。有的人天天泡茶,他有沒有病他都天天泡茶的,那麼泡茶這件事情對他來說不構成一個很大的一個負擔,所以說我覺得這個方法確實有它跟其他的方法比較起來很獨特的地方。

茶分六大類。衛明說:這在我眼裏就是很多種中藥,在我的眼裏它們是各自不同的。我們選擇的時候還是對茶有一些具體的要求,第一個要求它的這個生長的環境,一定要是自然地,你比如說你這裏面如果是一些用了一些化肥、農藥這些東西,它本身都不健康,用那個不健康的東西再來治病,效果就很難說,這是第一。

第二個,在樹齡上我們有要求,就是它要達到一定的程度,才含有足夠的這個內涵的物質,十幾年的這些茶樹達不到這個水平,即使是它自然生長的,它的環境也很好,也達不到這個治療效果。

第三,最主要的是你怎麼選擇這個茶葉,這個茶葉跟這個病之間的關係,這個東西就相對來講是比較難的一個事情,你應該要具備這個醫學的一個基礎,就是應該要學過醫了。

衛老師經常舉的例子是:誰都知道自己上火了,就喝菊花茶來泄這個火。可是你知道那個火在哪兒嗎?你以為菊花茶進去以後它像裝了導彈一樣的,哪有火它就去哪兒啦?不是的。所以很多朋友喝了菊花茶以後他說胃不舒服,因為它那個涼,就涼到你的胃了,你的胃裏頭沒火,你的胃是寒的,喝了菊花茶以後涼你的胃,不就開始難受了嗎?可是你有火的地方它不一定去的,菊花主要是去肝的,如果你的肝火旺喝菊花茶就對了。

衛明對茶療的限定:一是你要對這個藥,我們講的茶,必須要有很深入的了解;第二,你要對這個病要有很深入的了解,除了這兩樣以外,你還要具備有用茶去治病的相當年數的這個經驗,不是說我今天教給你以後,你就具備了茶療的知識,即使你學習了茶,即使你學習了療,可是你的經驗也不夠,就像我們學中醫的,剛剛大學畢業跟一個行醫三十年的老中醫比較,那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它不是說你的中醫的方法不行,是因為你還沒有開始熟練的掌握,所以說我們說到茶療,其實這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不是這兩個字那麼簡單。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162個茶方,而千百年來,茶療卻一直以「地方習俗」、「民間偏方」等形式存在。衛明這些年來苦心孤詣地研究茶療。2010年,他出版了《中國茶療學》一書,在中國首次將「中國茶療學」作為一門正式學科提出。目前他正在寫第二本書,叫《中國茶療法》,仔細地跟大家介紹,你應該如何去尋找一個治療某一種疾病的這麼一個茶。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