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青社:垃圾收費試行先鋒
政府早前宣布最快兩年後實施垃圾徵費,希望透過收費改變市民的行為,從源頭減少廢物。不說不知,成立於1989年、扎根深水埗服務街坊的深青社,早已在區內實行模擬固體廢物收費,讓市民對新措施有所準備。
QR Code記錄居民扔垃圾模式
「一個無用的汽水罐,扔到垃圾桶就是垃圾。如果懂得拿去回收站,市民可以換錢,回收站得到再造原料。這個汽水罐就變成不是垃圾!」深青社顧問陳培浩(浩哥)對本報介紹,深青社在政府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下,自去年8月起展開為期一年的「深水埗區社區減廢項目及固體廢物收費測試計劃」,主要在深水埗怡閣苑、鴻裕大廈和李鄭屋邨推行,當中有近3成居民參與。
深青社義工每星期一次在屋苑樓下擺回收站,接收各樣廢物,同時會向居民派發特定的垃圾膠袋,利用QR Code來計算和記錄居民取用收費垃圾袋的資料。「垃圾袋分成5、10、15、20公斤幾種,居民按自己家庭需要,以模擬收費方式使用不同的垃圾袋,我們很容易就能統計各種資料。」浩哥說,日後會分析有關資料,幫助居民預算將來要為丟棄垃圾交多少費用。
浩哥指,最初居民反應比較冷淡,慢慢才建立起對廢物回收的關注,而「減廢項目」是這測試計劃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他說:「平時的家居垃圾無非是紙張、五金、塑膠、廚餘這幾大類,都是可回收的,如果大家按照這個分類,不難發現每人家中剩下的其他垃圾數量已經很少。」
垃圾可變錢 政府應做好回收配套
對於將來實施固體廢物收費,有意見認為市民可能為了逃避收費而偷偷將垃圾扔在街邊垃圾桶,深青社認為政府必須有配合措施才能避免這問題。「當社區有足夠的回收中心設施,居民發現『垃圾』全部可以變錢,就不會偷偷棄置在街邊。」
深青社義工指出,這需要政府、社區組織、屋苑管理公司等一起提供所需地方和設施,因為測試計劃的理念就是首先鼓勵減少廢物,分類回收,之後真正剩餘的家居固體廢物其實數量不多,到時適當按重量收費,相信市民也能接受。
對固體廢物收費推行感樂觀
固體廢物收費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深青社和浩哥都表示,對固體廢物收費的發展感到樂觀,因為現在的膠袋徵費經過一段時間後也被廣泛接受。
雖然固體廢物收費可行,但有一些困難也是必須克服的。浩哥說:「以深水埗為例,大型新屋苑和許多單幢舊樓並存,大家能夠提供予收集垃圾的地方面積不同,管理公司能否配合?欠管理的舊樓又如何?如何準確公平計算各戶垃圾重量數量?很多細節需要在各區各屋苑試驗才可以制訂具體措施。」
浩哥相信,為了環保,只要措施合適,配套足夠,市民還是願意出一分力的。通過這類測試計劃,既能在社區宣傳教育,又能為未來法例方案提供措施建議。
▲「深水埗區社區減廢項目及固體廢物收費測試計劃」啟動
▲深青社舉行諮詢會,向市民介紹廢物收費測試計劃
▲深青社利用QR Code來計算和記錄居民取用收費垃圾袋的資料
▲深青社在怡閣苑、鴻裕大廈和李鄭屋邨推行廢物收費測試計劃
深青社義工在住宅大廈樓下設置諮詢站,向居民講解廢物分類回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