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禮澤 – 練球過程中練就人生

高禮澤 – 練球過程中練就人生

WhatsApp Image 2017-03-20 at 1.39.52 PM

本版主持:高禮澤,原本是內地乒乓球國家隊隊員,後加入港隊,與李靜在04年雅典奧運會為本港奪得男雙銀牌,被稱為「乒乓球孖寶」。他與我們分享運動生涯和在香港生活的點滴,讓我們看到了其不為人所知的另一面。

梁:你為什麼會喜愛這項運動?
高:我在十歲的時候,看到電視上直播乒乓球比賽就對這項運動?迷了,跟父母說我想學乒乓球。因為自己的信念非常強烈,父母就把我帶去了珠海體育學院,從此開始了我的體育生涯。
梁:之後你如何成為專業運動員?生活怎麼樣?
高:我在12歲的時候,奪得廣東省乒乓球青少年組的冠軍,這讓我更下定決心要走乒乓球這條路。在成為專業運動員後,我每天訓練超過8個小時,從12歲到32歲從未間斷。乒乓球幾乎佔據了我生活中的所有時間。
梁:有否對這項運動有過厭倦的時刻?
高:厭倦倒是沒有,但經歷過非常彷徨的階段。我在90年代初進入國家隊後,面對高手如雲的隊友,隨後回到廣州隊。那時我不知道是否還應該繼續從事體育事業。在96年,在港隊執教的陳江華向我拋出橄欖枝,問我是否願意加入香港隊,我的運動事業在此時有了轉折。
梁:那就選擇來到香港了嗎?
高:是的,一方面因為自己從小在廣東長大,會說粵語,從小也都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對香港的飲食和文化都十分熟悉,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可以延長自己的運動壽命。我立刻答應了這個邀約。
梁:如果可以再次選擇,你還會選擇成為乒乓球運動員嗎?
高:不管選擇多少次,我還是願意成為一名運動員。作為一名運動員,不僅是享受在運動場上拚搏的感覺,不僅為了名利,在球場上訓練,也是在磨煉你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之後,你會明白如何面對人生的困難。
梁:從運動員變為教練,你較喜歡哪個角色?
高:我最喜歡做運動員,在球場上打拚的感覺。不過成為了教練之後,我開始與學生溝通交流,把自己的比賽經驗和故事傳遞給他們。我經常告訴他們,練球也是在練人。所以成為教練也是很好的體驗。
梁:是否有與九龍印象深刻的故事?
高:我的很多學生都是來自九龍。有一名學生本身很有天賦,但是他在練球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有了放棄的想法,他說他不喜歡打球。我就用我自己從小訓練、去參加奧運比賽的親身經歷鼓勵他。就這樣,陪他完成了近3個月的比賽。
梁:你對政府有什麼建議,可以讓香港的體育事業發展得更好?
高:我想政府應該對不同的體育項目有一個全盤、長遠的規劃。不能一個項目在國際大賽上獲得獎項,就將全部的資源都投入到這個項目,要平衡不同的財力和人力資源,發展不同項目。
梁:今年是回歸20年,從你2000年來到香港,這些年來香港有什麼變化?有什麼想對香港說的?
高:在香港這麼久,我看?香港一路發展,也感覺到現在社會撕裂。我希望香港的年輕人可以團結起來,消除彼此的隔閡。身為運動員,我也希望香港運動員可以多與內地運動員交流,「以球會友」,相互鼓勵,共同成長。

高禮澤曾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香港站火炬手
高禮澤在2004年參加完奧運會後,在雅典旅遊途中
高禮澤與本版主持梁思韻合照
高禮澤與2015年香港青少年乒乓球公開賽獲獎隊員合照
高禮澤與教練陳江華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乒乓球男子雙打比賽現場
高禮澤積極參與培育青少年球員,繼續為港爭光

159qc005_

思韻後記
與阿澤結緣於一個學校接力賽,他平易近人、沒架子。訪答中他不止一次強調「什麼是成功」每人定義不同。乒乓球成就了高禮澤,同時也看到其父母懂得放手也成就了高禮澤一生。
梁思韻(Renee Leung)
教育工作者,在多間報刊撰文,專注親子教育、地區政策等議題,透過文字宣揚愛的教育。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