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水事件 擾攘年半 大推手尾 未解決




前年7月,本港爆出有公共屋邨食水含鉛量超標。事件引起社會對食水安全的關注,最終政府確認「真兇」,指食水含鉛是因為喉管焊料含鉛所致。

家住牛頭角下邨貴月樓的呂太,育有兩個分別九歲和兩歲的孩子。回想起當時自己家中的日常食用水被發現含鉛量超標時,至今仍心有餘悸,「當時很擔心,因為BB剛出生,怕會有影響,所以我們出去買水,也會到樓下取水。」

這種天天扛水上樓的日子,呂太一家過了半年。如今,大部分居民已逐漸走出事件陰霾,但原來事件仍未解決,尚有一大堆善後工作有待處理。

WhatsApp Image 2017-03-18 at 3.17.11 PM.jpeg

入屋換喉 進度緩慢

為了徹底解決食水含鉛超標問題,房屋委員會要求涉事承建商為11個受影響的公屋項目更換不合規格的喉管,其中公用地方的換喉工程於去年3月開始展開,個別涉事屋?的公用地方喉管更換工程已大致完成。去年10月開始,當局以牛頭角下邨貴月樓部分單位作為試點,展開住宅單位內的換喉工程。

呂太告訴本報記者,她家早前安裝了新廚櫃,若要換喉,就要把廚櫃部分組件拆下,換完喉之後再裝回,但廚櫃未必能回復原裝的面貌,所以不想入屋換喉。另外,從她家取的水板化驗結果顯示含鉛量沒有超標,兩名孩子的驗血報告亦正常,於是她家索性連濾水器也不用,「濾水器(水流)太慢了,不好用,我們大約半前已把它拆掉。」

一直跟進牛頭角下邨鉛水個案的觀塘區議員張姚彬表示,貴月樓入屋換喉工程至今只完成了一半,即大約200個單位,若以目前的進度,估計可能要年半至兩年才能完成牛下所有受影響單位的換喉工程。部分居民像呂太一樣不想入屋換喉,是導致工程進度緩慢的原因之一。

張姚彬說,原來,根據當局的指引,原則上全部住戶單位內的喉管都要換。雖然有部分居民反映,希望簽署承諾書,表明是自願不換喉管,日後出現什麼情況都由他們自己承擔,但當局在這方面比較謹慎,「若這樣拖拉下去,難免會影位整體換喉進度。」

張姚彬認為,每個屋邨的情況不同,不可一本通書讀到老。「要知道每條邨的居民的習慣和想法都不同,牛下的經驗有可參考性,但不能就以它為藍本,當局要向各區的區議員了解。」他說,牛頭角下邨只有一、兩宗居民驗血要覆檢的個案,而後來那些個案也證實沒事。相比起最初發現問題時,大家都很擔心,現在很多居民都習慣了,偶爾也會有人到樓下街喉取水,但他們最想正常地在家裏用水,連濾水器也不用。

減清潔人手 單位牆身發霉

位於啟德發展區的啟晴邨,是最早發現食水含鉛的公共屋?,約13000名居民受到影響。時至今日,有部分邨民對家中的食水安全仍未完全放心,當中包括與丈夫入住啟晴邨3年多的退休人士馨姐。

走進馨姐家裏的廚房,記者看到地上放了多個裝滿水的蒸餾水桶。「他們說水喉一開出來的水不要馬上用,要等一會才行。」馨姐說,一早起來想馬上刷牙洗面,有時趕著出門口,根本沒有時間等,只好預先把水裝起來,以便即時有水用。

和其餘大部分居民一樣,馨姐家裏安裝了由承建商提供的濾水器。記者到訪時,馨姐的濾水器剛好換了新濾芯,所以水流比較暢順,但當日子久了,濾芯會出現阻塞,水流會變得很慢,很多住戶寧願到走廊的水喉取水。

九龍城區議員梁婉婷表示,除了水流慢,也有居民反映,他們始終信不過濾水器,所以會到樓下,或者在所屬樓層的臨時供水系統取水,再將水存放一兩天才用。

取消濾水器 寧到室外取水

據了解,啟晴邨每一個樓層都設有臨時供水系統,房屋署因而向屋邨增撥清潔人手,但到今年2月就取消了這安排。「事件還未完,署方就減少資源,實在說不過去。」梁婉婷表示,有些居民會利用樓層的臨時供水系統洗東西,不小心把地方弄髒,但礙於清潔人手不足,因而產生衛生問題,加上積水未有及時清理,令貼近臨時供水系統的住戶單位出現牆身滲水和發霉的情況。

「我們的訴求是,第一,不可以減少資源;第二,在未完成更換全部喉管的情況下,要增加濾芯供應,以及盡可能在不影響居民家居裝修和日常生活情況下解決好換喉的問題,還有就是一定要有合理賠償。」

梁婉婷說,到現在仍有居民遇到身體不適,便懷疑是否跟鉛水有關,可見事件對他們心理影響之大。政府作為公屋業主,對事件責無旁貸,一定給予居民合理賠償,即使免他們半年租金也不為過。


▲張姚彬表示,政府以牛頭角下邨作為試點,為住戶更換單位內的水喉
▲啟晴邨每一個樓層都設有臨時供水系統
▲啟晴邨居民馨姐在廚房存放大量食水,以便隨時能用
▲牛頭角下邨的臨時供水系統
▲梁婉婷表示,啟晴?公共地方喉管更換已大致完成
▲貴月樓入屋換喉的工程只完成了一半,即大約200個單位

小童學業欠佳 被嘲因飲鉛水

回想起這一年多以來與啟晴邨居民一同面對鉛水事件的困擾,對梁婉婷來說,每一個瞬間都歷歷在目——2015年7月5日,有政黨公布啟晴邨食水含鉛;7月10日,政府召開記者會證實事件;8月底,政府要求承建商為居民安裝過濾器。此前居民每天都要到街上取水,邨內所有店舖的蒸餾水被一掃而空;還有連續多天的驗血安排等。

「我們居民受鉛水影響的時間未必最長,但所受的心理壓力一定最大,尤其事發頭兩、三個星期,焦點都在我們這條邨,人們出入都要戴口罩,害怕被記者問長問短。」

梁婉婷指,邨內很多女住戶剛好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生孩子,因此事發時很多受害者是初生嬰兒和幼童,引起很大回響。邨內有小孩子讀書成績不好,被其他同學取笑因為飲了鉛水,甚至有居民不敢告訴別人自己住在啟晴邨,怕會受人歧視。

《水務設施條例》
修訂將交立會審議

在鉛水事件中,共有11條公共屋邨受到影響。政府去年5月公布的調查報告批評,事件中所有持份者集體失職,包括水務署、房委會、水管工程分判商及水喉匠等,未能防範在供水系統中使用不合規格的焊料。

事後,當局成立食水安全國際專家小組,就改善食水安全等議題進行研討,以確保日後建築物內的食水品質,防止食水含鉛量超標。另外,政府已完成檢討《水務設施條例》及其《規例》,準備把部分修訂包括界定持牌水喉匠及水喉工人的職責及更新內部供水系統物料的標準,在本立法年度提交立法會審議;政府也將加強規管內部供水系統的水管物料及裝置。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